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风俗 >> 安汉孙女回汉祭爷爷纪实
在汉中历史上,算得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每个人都能说上一箩筐,因为在这片“西北小江南”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两汉三国”的前奏和众多遗趣,正如文学大师余秋雨所说:汉中的山水都成了历史,而且这些历史都成了我们全民族的故事。不管是刘邦、韩信,还是诸葛、张良,或者蔡伦、张骞,这些被历史所定性了的“称王封侯”之人,都在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佳话。故而,一说汉中的历史名人,几乎人人都会按照历史记录去重复。
殊不知,在解放前期,汉中也曾出现过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安汉,安汉是汉中市南郑人,在23岁作为中国公派生留学法国,专修农林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他写的《西北垦殖论》和《西北农业考察》轰动朝野,为中国最早西部开发提供详尽资料的第一人,是西部开发的先驱。
32岁回国后,在国民政府任职,是个技术官员。
抗战期间,他主持开辟陕北黄龙垦区和南郑黎平农垦场,给各省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逃难民众带来了生活救济,也保全了战争的后方粮仓,至今,汉中的民众依旧在延续享用他的福荫。可惜,46岁蒙冤被害,壮志未酬。
传说,安汉被杀,十里长街哀哭悲恸,一夜间,汉中至黎平道路边的几百颗巴山松一夜枯萎死去!
本是一代枭雄,生不逢时,加之党派有别,其赫赫功绩,现在的历史中,鲜有人知。
我研究安汉一年多,安汉在我心中是个完美的像“神”一样的英雄。
今年是安汉先生诞辰周年。
得知安汉的孙女一行几人要来汉给爷爷扫墓的消息,就让我激动万分,可以为安汉及其后人做些事情,这是作为一个粉丝的最大理想。
我就开始筹划这次接待安汉先生孙女一行人的活动。
这里要特别感谢两个人,第一位是市文联主席武妙华先生,第二位是南郑县福临大酒店老总马成先生。他们在听说我要助安汉孙女完成祭拜之程的时候,都是在我话未说完,就一口应承助我一臂之力。
“安汉先生是我们汉中近代史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会尽全力协助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尽管开口就好。”这是武主席的原话。
马成老总也一口答应:“安汉家人的住行及饮食由我免费提供。”
一心读书会的朋友更是踊跃:“你有什么要做的尽管说就好,你的事情就是我们读书会全体会员的事情。”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安汉先生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无论是政府官员,商贾企业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发自内心对安汉先生的热爱。
我们在安汉先生孙女一行人到达之前做了周密的安排和计划。
6月12日中午1点左右,以我们民间最高规格,福临大酒店老总马成派宝马车去高客站迎接安曼玲、安曼莉夫妇。
当他们到达福临大酒店,他们看见酒店门口的电子屏上显示的“欢迎安汉家人回乡”字幕,安汉先生孙女一行人都很激动,他们以为汉中人不记得他们的爷爷了。
马成老总专门设宴迎接安汉家人。
13日下午16点按计划在福临大酒店16楼召开安汉先生诞辰周年的座谈会。
会议由武妙华主席召集并主持。
汉中文坛各路大咖原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王蓬先生、原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刘清河先生、市委党校教授杨建明先生、文史专家田孟礼先生及何高峰先生齐聚,南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连友先生、政协主席张长林先生、副县长张军先生、南郑县文联主席路汉旭先生、南郑县民协主席吴元贵先生、黎坪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郝战旗先生、曾对安汉先生进行研究并撰书的李琦先生、以及福临大酒店总经理马成先生、汉中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一心读书会成员、汉中各家媒体等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这个阵势是我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安家孙女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受到这样的礼遇,她没有料到她爷爷在汉中人的心中有如此崇高的位置。
王蓬先生及南郑县宣传部贾连友部长给安汉的孙女赠送了书籍,到会的嘉宾都做了发言,他们在发言的同时展开讨论,会场气氛很是热烈,特别是李琦先生用考古工作者的严谨,有理有据的向来宾阐述安汉先生真实的人生历程,引起了到会嘉宾的高度兴趣。
在会上,嘉宾对安汉先生的业绩做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并对以后安汉先生的研究和安汉未来的文化价值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议。
南郑县政协主席张长林先生当即拍板,马上成立安汉研究会,政府出台,为安汉的研究及发展铺路架桥。
14日一大早,安汉先生孙女两夫妇,李琦先生,安汉先生在汉中的亲戚,南郑县文联主席路汉旭,南郑县民协主席吴远贵、一心读书会会员及汉中各路媒体赴梁山镇给安汉先生扫墓、因为事先一心读书会成员几次勘察、清理安汉先生坟边的杂草、给上山的小道挖了台阶,故而扫墓活动进展很顺利。
14日中午13时,安汉先生孙女两夫妇、李琦先生、安汉在汉的亲戚、民协主席吴远贵、一心读书会成员及汉中各家媒体一行20余人乘坐黎坪景区管理局提供的大巴车前往安汉先生工作和生活的黎坪垦区进行瞻仰活动。
14日下午的活动按照黎坪景区管理局的安排,所有人游览了黎坪景区各个旅游点,在这里要讲一个小插曲,一行人乘车走到中华龙山景点附近,有农民正在进行道路修缮,为首的是一个叫毕科荣的50岁左右的村长,黎坪景区管理局老总郝战琪和他开玩笑:“老毕,你快去洗手,今天给你介绍个人。”
毕科荣摇摇头,“不要介绍了,我懒得洗手。”
我们下车,安汉先生孙女已经往龙山上走去,郝总指着安汉先生的孙女对他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毕村长摇摇头,很淡漠。
“他们是安汉先生的孙女。”
我们这位毕村长大张着嘴巴,眼睛睁得溜圆,问:“是黎坪垦区那个安汉吗?”
在得到肯定后,这位毕村长一路小跑去远处洗完手,又一路小跑跑到安汉先生孙女面前,激动的说:“我爸爸妈妈都是安公学校里的学生,”他的嘴唇颤抖“安公是好人,他对我们老百姓特别好,你去问黎坪任意一个老百姓,安公是个大好人。”
我一直不知道怎么恰当的称呼安汉先生,叫先生又太普通,安汉先生被害46岁,叫安老又名不副实,,今天听到毕村长这个称呼感觉最恰当。
还有一句话是我听到的最经典的对安汉先生的评价。
“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为老百姓真真正正做实事的官就是好官,安公是好官。”
安曼俐、安曼玲姐妹已经哽咽的说不出话,在此后的黎坪的活动中,毕村长一直跟在安汉先生孙女身旁。
15日是安汉诞辰周年的纪念日,黎坪垦区离黎坪景区还有20多公里,一大早,我们乘车前往黎坪垦区。
黎坪垦区和黎坪景区不同的是,在山间,时不时有一块块几十亩的坝子,现在黎坪的年轻人都迁往山外,许多坪坝都已经荒芜,但看得出来,土地很是肥沃。
老百姓听到安汉先生的孙女回到黎坪,都涌到安汉先生在黎坪的机关门口,他们争先恐后的给我们讲安汉先生的事。
“安公长的又高又胖又黑,我还见他带他女儿来过黎坪,女儿这么高,很漂亮。”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给我们比划着。
“安局长脾气好,见到谁都很和善,从来不发脾气。”老奶奶的老伴抢着给我们说,“有事我们去找他,他都尽力给我们解决,他是一个最好的官。”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考古人的严谨证明两件事情,安汉先生的垦区从来不官方酿酒,老百姓家里世代都有酿酒的习俗,安汉先生不很干涉老百姓酿酒。
祝绍周给安汉先生扣的一顶大帽子就是安汉先生酿酒,当时国民党政府严令禁止酿酒,黎坪垦区海拔度米,冬季漫长,为了取暖老百姓家家有酿酒的习俗,这个习俗已经在安汉先生来黎坪之前有几千年的历史,我理解安汉先生,他是尊重民俗。
另一件事情就是安汉绝对严格禁烟,一个叫陈秀富的男人说他父亲丁益贵是禁烟队的,安汉先生经常亲自带队去铲烟。
这些证词我都有录音。
围拢来的乡亲很多,许多老人是亲眼见过安汉先生本人的老人,他们众口一词证明安汉先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安汉先生被害以后,国民党派来管理黎坪垦区的几任局长对老百姓很苛刻,这使得黎坪百姓更加怀念安汉先生,黎坪的老人一般称呼安汉先生为安局长或安公。
随后我们参加了黎坪景区管理局组织的为黎坪小学的捐赠仪式,各路媒体,龙岗中学以及黎坪景区管理局领导都参加了捐赠活动。
安汉先生在黎坪期间曾经建过4所小学,有专门收容孤儿的班级,也有专门给聋哑儿童上课的班级。
乘他们活动期间,我一个人偷偷的溜出来,想静静的看看安汉先生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黎坪垦区管理局是一个南北座的占地约30亩左右的大院子,四面筑有围墙。
大门是青砖砌就的圆形大拱门,门顶和两侧墙上的大红颜色虽然过去70多年,许多地方墙皮斑驳,但依然色泽鲜亮,大门的法式廊柱简单、时尚,在过去几十年之后依然感到很是新潮。
整个建筑修在一个缓坡上,进入大门,依坡而上,是一座两层六间的带檐廊的楼房,应该是当年管理局的办公地点。
从办公楼中间的过道穿过,迎面是一个大礼堂的山墙,大礼堂约莫有60平方,现在仅留有主席台。
大礼堂以东一溜四间平房是安汉先生及其他领导的卧室,安汉先生的卧室在东边第二间,今天可能的为了迎接他的孙女,房门开着,房间面积不到15平米,地板是木板铺就,离地面约10多公分,我轻轻的踩上去,木板完全腐朽,已经不能担起一个人的重量,屋顶也是木质的,临窗下放着一张发霉的老式雕花办公桌,这可能是先生遗留下的。
大礼堂以西一溜平房是当时的食堂。
整个建筑群最漂亮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大拱门后面类似于我们今天门卫室的地方,它所有的窗和门是法式拱状,屋顶特别有特色,有中国皇家特色的歇山顶的影子,又有法国孟莎式屋顶的特色,两个“人”字形屋顶交错,外加微翘的檐角,很是洋派。
另一个建筑是和办公楼垂直的礼堂,它有一大一小两个房子,大点房子约莫也有七、八十平米,小房间有20多平米,大概是礼堂和演出化妆间吧,这礼堂的建筑很特色,欧式房顶,洋味十足。
院子里所有的建筑都是以石条为基,青砖为柱,夯土为墙,青砖包就的拱式窗户配以朱色十字造型窗框,简直是酷毙了,我怀疑安汉先生在法国的第二专业是建筑。
安汉先生的孙女给我说了几次,她们在爷爷的卧室门前可以感觉到爷爷来回走动的影子。
这次黎坪垦区之行也要感谢黎坪景区管理局的大力协助,郝局长一直随行,很让安家姊妹感动。
在返程的路上,南郑县宣传部贾连友部长邀请安汉先生的孙女一行人参观了南郑县周家坪汉山广场。
从黎坪返回,我蹭安家姊妹及家人的福去王蓬老师家做客,陕西作家圈有这个说法,北有路遥,中有陈忠实,南有王蓬,王蓬先生写的有关安汉先生的《大地之子》在国内外反响很大,王蓬老师家文化气氛很浓厚。
这次活动用安汉先生的孙女的话作为结束语。
感谢,感谢汉中的父老乡亲,感谢给予这次活动支持的武主席、马总、郝总、一心读书会成员以及参加活动的文坛大咖及各级政府部门领导,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安汉未来的研究会发展更好。
安先生从法国带回来的雏菊
作者简介
魏玲,笔名九子,女,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突一日突发奇想,想把自己憋了许多年的话说出来,想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就有了现在一些怪怪想法的怪怪文章,请笑纳。年起用一年时间写了一部27万字的长篇小说,发表在网上,被许多网站盗载,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搜索,输入《体香恋》就可以看到,第一部小说,不知道文坛水深水浅,就试试水流缓急,请包涵。我爱开玩笑,爱快乐,爱忽悠,有点“二”,还有点萌,当老师嘛,理解一下,和小孩子打交道,想法未免有些孩子气,但我是认真的,纯真的,不带假话、空话、套话。我想这些也是现在社会人们想看到的。记得支持我啊!
赞赏
长按苯酚毒性谁看好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fs/1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