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风俗 >> 踏进纷争之地,感受信仰的力量以色列约
一政府机构:周日至周四8点-15点
二斋月期间:周日至周四9点-14点
三银行:周日至周四8点-15点
四贸易组织:周六至周四9点-19点
五商店:9点-24点
★语言: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
在约旦导游只能是当地人,外国人在约旦不能考导游证,但可以作为翻译员身份赚钱。当地导游很多是兼职的,约旦鼓励有能力的人身兼数职,所以我们这次约旦导游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空闲时间来担任我们的导游,但翻译是中国天津小伙子,毕业约旦大学,已经融入约旦生活中,他说很喜欢约旦这个国家。
约旦,位于以色列以东,约旦河东岸。但当你看地形图就会发现,此“一河两岸”绝不可同等而言,因为东岸是广袤的沙漠,而西岸才是“流奶与蜜之地”。
在麻烦不断的“阿以冲突”当中,约旦与以色列的关系比较特殊:在以色列被重重包围的22个阿拉伯国家当中,约旦是唯一一个与以色列接壤却保持相对的边境平静的国家;也是一个致力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国家。我们所熟知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便是这样一个中东斡旋人物。也因为如此,我们能够从以色列顺利地进出约旦国境,而对于许多阿拉伯国家,只要护照上曾经有过以色列签证,就会成为拒绝入境的理由。由此,约旦也算是阿以冲突的一个“缓冲”地带。
第三天
07:00酒店自助早餐→07:40前往景点:约旦河洗礼处(以色列)→以色列的贝特谢安出境→约旦边境(办理入境手续)→11:00午餐当地餐厅自助餐→12:00杰拉什古城→15:00驱车前往安曼(市区车游览)→16:30安曼城堡山(包括安曼国家考古学博物馆)→17:30前往GenevaHotel(安曼日内瓦酒店)→19:00酒店餐厅西式自助晚餐
年3月31日我们离开在提比利亚的酒店前往著名的约旦河洗礼处。来这里接受洗礼的信徒有独自来的,也有团体来的,若是遇到后一种,场面就会十分壮观。只可惜这一天我们要赶去约旦,早上8:30到达没有看到这宏大场面,只能拍下当年耶稣受洗的地方,也是基督徒们一生向往的圣地-生命之河。
▲以色列约旦河洗礼处大门口。
▲约旦河洗礼处入口处的墙上有一面特别的墙,类似中国的碑林,墙上一块块琉璃瓦烧成各国文字刻写的,马可福音中耶稣受洗的篇章。其中中文的是一位香港神父捐献的。
▲约旦河洗礼处河岸上的墙上有一面特别的墙,墙上一块块琉璃瓦烧成各国文字刻写的,马可福音中耶稣受洗的篇章。
▲岸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着“耶稣基督受洗处”。
▲河边有专为信徒念诵圣经的台阶,河里有几道金属做的扶栏。
▲信徒选择来接受洗礼是为了让自己的旧“我”死去,新“我”重生,重新脱胎换骨,我下河是让自己身心更涤荡。
▲一眼就可以望到底的约旦河平静的几乎感觉不到流动,狭窄的河道,两岸树木、花藤成片围绕。
▲从以色列的贝特谢安离境,进入约旦。
▲以色列离境税30.9元美金。
▲同样不能在护照上盖章,这张离境证拍照保存。
▲进约旦境内落地签证处,里面不能拍照。
▲从这里真正进入约旦境内。
▲进入约旦后看到沙漠中的一片绿色,又听导游说我们这个是最佳时间,这时段能看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但很短暂,1个星期就会结束。
▲来约旦第一顿餐。
▲餐厅算这地方最好的。
▲吃到的是自助餐。▼饼很有嚼劲。
当身临约旦杰拉什古城其境,才明白为何约旦自诩为“罗马之外的罗马”,面对着眼前经历了几度磨难的断垣残壁石柱,仍顽强地屹立着、豪气夺人、威势犹在,站在这里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那气势非凡的雄伟与壮观。
杰拉什(Jerash)门票8JD
一哈德良凯旋门(南门)
▲▼为了迎接罗马皇帝哈德里安的来访,专门在这兴建了一座雄伟的凯旋门,命名为“哈德里安凯旋门”。
二古竞技场
▲▼这里是赛马场,在哈德里安凯旋门和古城南墙之间。
三椭圆形列柱广场
▲▼这里是集会和举行重要庆祝活动的场所。
▼深感人很渺小。
四宙斯神庙
▲▼
五古罗马圆形露天剧场
▲▼我们到的这天,安曼某学校在这里搞活动。
▲▼一排排阶梯式观众座席的椭圆形露天剧场,能容纳万人观赏,在没有麦克风的年代里,他们用智慧解决了声音传播的问题。不论坐在何处,舞台上歌唱、朗诵、讲演的声音均可清楚地听到。
▲▼约旦现存三个罗马古剧场中最大的这个,迄今还在使用,世界歌王帕瓦洛蒂和卡雷拉斯,都曾在这个古老的舞台上献唱过。
六水神殿
七月神殿
▲▼月神殿
▲▼月神殿
八罗马圆柱大道
▲▼大街两边如士兵般排列的石柱,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头。
▲其实这些石柱是悬空水渠的支柱,水从城北的山上引来,沿水渠流入喷泉、浴室供居民使用。石板街下面有排水道,街面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圆型排水孔,这可能是最早的城市供水系统了。
▲▼
▲▼
▲▼
▲这条大理石铺就的大道,因长年累月被车轮碾压而成的两道深深的深痕,述说着那一段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路灯。
▲▼去月神殿的路上
▼参观完从这门出。
参观完世界文化遗产——杰拉什罗马古城遗址后,又赶往约旦首都安曼,去参观城堡山。夕阳下,古罗马遗址的城堡山与约旦首都交相辉映,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
安曼城堡山Citadel:门票2JD。
▲▼去安曼城堡山的路上。
▲▼穿过安曼市区,城内富人与穷人的住宅都建筑在山上。
▼约旦所有住宅都建筑在山上的。下面有旗子的地方时学校。
▲▼到达城堡山
▲▼进入城堡山
▲▼城堡山是俯瞰安曼市区最佳位置,登上山顶你就能看到古罗马剧场就在山脚下,如同半个圆环镶嵌在城市中。
▼
▲▼标志性的罗马遗迹残存的圆柱,经常被作为安曼旅游手册的封面。
▲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帝之手。
▲▼阿拉伯人修建的《埃米尔宫》。
。
▲▼《埃米尔宫》内部。
▲《埃米尔宫》内部。
▲残缺的美。虽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它昔日的壮观。
▲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在我眼前展现。
▲▼《安曼国家考古学博物馆》在城堡山内,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最迷你的博物馆。死海古卷是该馆镇馆之宝。
▲死海古卷。
第四天
07:30安曼酒店自助早餐→08:00前佩特拉→12:30当地餐厅自助午餐→13:00前往景点:蛇道→卡兹尼宝库→佩特拉祭坛→17:30前往佩特拉全景酒店(PetraPanoramaHotel)→19:00酒店餐厅西式自助晚餐
佩特拉景点门票:1天50JD(¥元)、2天55JD(¥元)、3天及以上的门票分别为60JD(¥元),汇率是1:9.3(1JD=9.3元人民币)。
圣经的久远传说、神秘山谷中失落的城市、阿拉伯劳伦斯的经典传奇……约旦充满了抓住游客眼球的浪漫魔力,终于我叩开了约旦国门,走进了玫瑰之城佩特拉。
约旦佩特拉景点度娘介绍的很详细,我不在这里再重复,上照片,让大家直观佩特拉景色。
▲从这里进入佩特拉景点。佩特拉景点有三个主要看点:蛇道、卡兹尼宝库、佩特拉祭坛。
▲刚好是穆斯林的祷告时间,面向麦加方向,他们心中的圣城,用阿拉伯语背颂一段可兰经:“阿拉是伟大的,阿拉是充满怜悯的,阿拉是配得赞美的;我承认除阿拉之外再别无真神;我承认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大家快来祷告,大家快来达到成功”.
▲▼固定的一套姿势,和伴随着每一个姿势的一段固定的祷告词。
▲穆斯林的祷告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但是有一定的程序。
▲▼这里是买景点票和正式进入景点的门口。从这里到第一个景点蛇道走15分钟路。
▲▼还没有到第一个景点蛇道,但这一段路上的景色很震撼。
▲景区内有马车、骑马供走累的你进出。
▲贝都因人酷爱自由而不受约束的生活,不承认部落传统以外的任何法律,这里的贝都因人生存的方式基本是以做景区生意为主,导游不建议我们坐他们的马车和骑马进出,一般佩特拉景点6个小时休闲游足够了。
▲景点内随处可见佩戴枪的警察。
▲很多人是走进去,坐这样的马车出来,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做,以我的身体都能游5个小时走出来,而且约旦是高消费国家,这马车也只能载你们一段并不是全程,所以要记住这点给自己6个小时候悠闲的时间肯定会走完全景。
▲蛇道入口。
▲▼整个蛇道走走拍拍照片1.5小时。
▲▼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岩石颜色很深。
▲太阳从缝隙中照射到岩石的,岩石颜色很红。
▲▼
▲▼
▲近看象大象。
▲远看象两匹马。
▲▼
▲▼羡慕上苍给予佩特拉人宝贵财富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狭窄的峡谷通道使这里易守难攻,“一线天”随处可见。
▲▼总于到达卡兹尼宝库。
▲卡兹尼宝库。传说这里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
▲卡兹尼宝库
▲
▲
▲▼
▲▼
▲▼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从这条路往前走有一间洗手间,旁边有条小路往上走45分钟就能到达佩特拉祭坛,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几个朋友没有去,只是再往前走,深入进佩特拉景区最深处。如果游完时间有6个小时,我们就来的及。
▲▼
▲▼上下图是阶梯式罗马剧场,没有麦克风,坐在任何地方都能听到、听清楚声音。
▲古罗马剧场看台成扇形,沿山而上排成阶梯,可容纳人。剧场中央有石柱支撑。
▲佩特拉——一个雕刻在岩石上的梦幻王国。
▲四周山坡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
▲▼皇家墓冢群也是佩特拉极具魅力的景点之一,规模最大的是厄恩墓室。
▲从厄恩墓室顺势向右,就是皇族墓室、科林斯墓室、宫殿墓室、和六瓣花墓室。所有坟墓的建筑重点都在正面的雕刻上,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
▲景区内也可以骆驼代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神秘感的民族,这个民族后来不知所终。
▲行走在佩特拉的火辣辣太阳下,远处的洞窟太多了,有的地方我们都来不及涉足。
▲介绍我们在佩特拉住的酒店:佩特拉全景酒店PetraPanoramaHotel。
▲酒店有游泳池。
▲我们住的房间前面有个大露台,可以在露台上和其他朋友一起烧烤、拍摄远处的美景。
▲这个酒店最大的特色是远处是佩特拉景点。
▲夕阳。
▲夕阳。
第五天
07:00酒店自助早餐→08:00驱车前往马达巴→11:50前往景点:圣乔治东正教教堂(30分钟)→12:30当地餐厅三道式→13:30尼波山(30分钟)→14:30前往死海假日度假酒店(HolidayInnResortDeadSea)→15:15入住酒店后自由活动(泡死海)→19:00酒店餐厅西式自助餐晚餐
一圣乔治东正教教堂,门票2JD。教堂之宝是地上那片原来由两百万片马赛克拼成的地图,现在残缺破损了很多,可以对照教堂门口安放的纸地图来找教堂内地上的用马赛克镶嵌的、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中东地图上的地点。
▲教堂大门。
▲教堂墙壁上挂着的都是马赛克图画。
▼这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地理标示和宗教预言巧妙结合。下图就是该教堂的马赛克地图。
▼从马赛克教堂出来,逛了逛马达巴小镇。
▲▼
▲这是反映贝都因人游牧生活的工艺品,喜欢的可以够买。
▲▼看到伊斯兰教堂顺手拍了几张。
二尼波山
据导游讲:摩西,在基督教中仅次于上帝与耶稣的重要人物。当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来到尼泊山,以杖击石得到泉水,分给十二个犹太部族,使得犹太人在这沙漠之中得到泉水而挽救了生命。由于耶和华指示摩西只要喊几声就可出水,而摩西却以杖击石而出水,违背了神的旨意,尽管摩西哀求耶和华说:求你容我过去,看约旦河那边的美地,而耶和华却说,你必不能过这约旦河。所以摩西只能在这里遥望迦南,而终生未到圣城耶路撒冷。
▲尼波山入口处
▲左上角:罗马教皇保罗二世造访纪念碑。右上角:摩西升天的纪念石碑:摩西是犹太教的创始人,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在基督教中它是上帝的使者和代言人,地位仅次于上帝和耶稣,在伊斯兰教中又是真主的六大使者(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之一。
▲这幅多年前的马赛克地图,因为山上正在修建教堂,而不得不被暂时安放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在山顶上耸立的钢制盘蛇十字架,象征着摩西行神迹的神杖,是意大利人年时的作品。
▲HERODIUM希伯仑,HERODIUM希伯来,BETHLEHEM伯利恒,ERUSALEM耶路撒冷,RAMALLAH拉马拉,NABLUS纳布卢斯
▲传说中,这是摩西“击石取水”的地方。当犹太人在沙漠中行走非常口渴而埋怨摩西时,摩西就用他的神杖击打岩石,使水流出来为众人解渴。这个故事记载在《出埃及记》17:6中。我也体验了圣水的味道。
▼在圣泉水门口看到用车赶羊的情景。
▼从尼波山下来一路看到贝都因居住在沙漠上,向了解导游后知道:约旦到目前为止收容了叙利亚难民和巴勒斯坦难民人数已超过22万,一个小国家能勇于担当这样一份责任,显示了这个国家的男人很有担当。
三死海漂浮
▲▼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我们这次漂浮是在约旦的死海假日度假酒店H内olidayInnResortDeadSea,来这里度假的基本是当地人和老外,因此餐厅内的食物不怎么合大都数中国人口胃(除我外)。
▲▼我们住的死海度假酒店房卡和房间。
▲我们住的客房内有一个可以睡一个大人的沙发、平面电视,免费互联网连接(一进酒店我的手机自动链接免费的wifi,不用密码的),冰箱内的饮料零食是免费的哦。
▲▼本人超级喜欢这家酒店,有一个私人海滩区,任你随时都可泡死海。
▲▼酒店内游泳池就有4个(包括小孩的游泳池2个、靠海边的一个),游泳池旁边就有2个换游泳衣的房间。
▲▼
▲▼
▲露天音乐会旁晚在这里举行,为死海增添了无限魅力。
▲▼另外设在健身俱乐部内的桑拿浴室和热水浴缸,能让你享受按摩治疗,放松身心。
▲迷人的死海。
▲夕阳下的死海。
▲▼体验一把小学语文书本上的死海不死,享受了死海漂浮。
提示:约旦酒店(包括这家五星酒店)基本不提供一次性拖鞋、牙刷牙膏、木梳,但提供一次性沐浴露、洗发水、润肤霜。
第六天
07:00约旦死海酒店自助早餐→08:00驱车前往以色列边境(办理入境手续)(从耶路撒冷进入4个半小时)→13:30当地沙漠餐厅(之前是人民公社,现在是私人餐厅)自助午餐→14:30马撒达古堡→耶路撒冷→圣殿山→哭墙→耶路撒冷莱昂纳多酒店→酒店自助晚餐
原以为在约旦出境会时间很长,但没有想到实际是进耶路撒冷时遇上巴勒斯坦难民,为了安全,边境让我们等了3个小时,这个时候英文好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哈哈,幸好那天我们几个英文好的人都装傻听不懂,否则就会被带到小屋问很多问题,哪怕回答得水不漏也被凉在一边。
▲约旦边境。在约旦、以色列边境都不可以拍照,以下3张我是用手机假装打电话拍下的,被发现会要求你立马全部删掉
▲出这门还在约旦边境内。
▲出这门才算进入了以色列耶路撒冷边境〔上面英文意思:欢迎你进入侯赛因王国(约旦)〕。
▲这是过以色列耶路撒冷边境入口,在这里我们等了2个半小时。
一马撤达古堡
再次进入以色列耶路撒冷边境后,我们先去沙漠餐厅人民公社午餐,然后驱车沿着死海边的山路一直向马撤达古堡方向开去,最后在一个悬崖前停下。我们乘缆车上到崖顶,一片废墟出现在我们眼前。它是希律王建造的。这座古堡吸引人的不仅是其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位置和巧妙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大约年前,这里发生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现在古堡成为犹太人宁死不屈的象征,因此今天以色列的中小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观马撤达古堡,新入伍的以色列士兵也要来到这里举行宣誓仪式,发誓:马撒达将永不陷落,这里成为了犹太民族进行传统教育的场所。
▲在这里乘缆车上到崖顶。
▼我们坐的缆车。
▼在悬崖边凿了一条栈道供游人进入。
▼站在马撒达城堡上可以清楚看到以色列这边的死海。
▲▼
▲站在崖顶上可清楚地看到通往观马撤达古堡的公路和通向死海的干河床。
▲▼死海。
▼这是一个土筑的鸽巢,现代人称它为“通讯中心”,当年就是靠信鸽与外界保持联系。
▼马撤达城堡共有30个防守塔,70多个大小房间。
▼整个城堡俯视图模型。圆形是希律王的宫殿。
▼远处就是死海。侧面是希律王宫殿只能看到一点点。
▼下图导游为我们讲解了为什么在这寸草不生的山顶竟然有讲究的蒸汽浴室,因为蓄希律王为这个宫殿城堡修建了一套非常巧妙的集水和蓄水系统,通过水渠把在附近山谷中积留的雨水引入在马撤达石壁上凿出的可储存二十万加仑水的蓄水池中。除了住房和工事外,还有剧场、教堂等,不过如今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有些房间地上还可看到美丽的拜占庭马赛克图案。
▼下图就是整个城堡集水和储水系统模型。
▼罗马人的营地和包围马萨达城堡的长城的残迹。
参观完马撒达古堡城后我们马不停蹄的直奔橄榄山,一睹圣殿山的容貌,这里是拍摄圣殿山的最佳位置。
二圣殿山
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事实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耶路撒冷的麻烦在圣殿山。”
每次听到耶路撒冷这四个字,心中便不免会产生神秘之感。历史在这里沉积了太多的哀怨与仇恨,也凝结了太多的祈祷、叹息、鲜血、眼泪。。。。。。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于是就有了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上帝耶和华、耶稣基督和真主安拉聚集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时候,世界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像耶路撒冷这样令人沉思。。。。。。
在圣殿山上只有伊斯兰教的人可以入内,禁止犹太人和基督徒入内,当然游客例外。他们古兰经的教义上不能允许犹太教的人上山来。因为就是他们上山来的几次全都宗教战争,把这里搞得一团糟,最后伊斯兰的人民终于再次夺取了地盘,所以要坚决守住。可是山下的犹太人还等着第三次复建山上的圣殿呢。
▲▼站在橄榄上能看到圣殿山的著名的圆顶清真寺(TheDomeoftheRock,又称金顶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这座著名寺不是伊斯兰的教的人不得入内,所以很遗憾没能入内拍摄一番。
▼金顶清真寺。在哭墙边沿石阶而上,不出几步就可以看到萨赫莱清真寺金光闪闪的巨大圆顶。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也是犹太人的禁地。
拍摄完圣殿山我们赶紧前往下一个景点哭墙。
三哭墙
为什么叫哭墙呢?建筑马撒达古堡的希律王死后七十多年,罗马人于公元70年攻入耶路撒冷,摧毁了希律王他整修并扩建的耶路撒冷第二圣殿,只留下西墙墙基的一段。后人收集残石在墙基上垒出了一堵墙,就是今天的“哭墙”。罗马时期,每年特定的一天,才准许犹太人到圣殿西墙遗址祈祷。那些苦难的犹太人面对圣殿的残垣不住哀哭,“哭墙”因此得名。到现在为止也有犹太人在哭墙前面把脸紧紧地贴在石头上,泪水顺着脸颊无声无息的滑落,哭着在祷告。
▲▼
▼哭墙中间有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分开进入到广场墙前。
▲▼哭墙分男女两边,不能混进。下图;男的这边我是爬在隔离墙上往里面拍摄,
▲▼世界各地的犹太信徒们聚集在这里。头戴黑帽、身裹长袍的正统犹太教徒带着他们的家人坚定地走向哭墙。
▼墙体的石块斑驳,墙缝里还有三三两两杂草。
▲▼墙体的石块斑驳,墙缝里还有三三两两杂草。
▲▼犹太孩子们奔向哭墙,我愿他们能够闯过哭墙,到达真正的喜乐之地!
▲祈祷者在哭墙前低声祈祷。
▲
耶路撒冷,希伯来语是“和平之都”的意思,但这里从没有过和平。为争夺耶路撒冷,几千年来人们不惜大动干戈,直到现在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仍没有解决。
犹太人有着苦难的过去,但巴勒斯坦人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里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只要把心愿写下来塞进墙里,上帝就会让你如愿。
▲华灯初上起哀怨。
▲▼走过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圣殿,而是对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城市的“阅读”。
▲这就是圣城耶路撒冷,信仰的彼岸。
第七天酒店自助早餐→马可楼、大卫王墓→鸡鸣堂→巴勒斯坦伯利恒圣诞教堂→当地餐厅自助午餐→国会山七烛台→耶路撒冷市政府→苦伤道(苦路十四站)→耶路撒冷莱昂纳多酒店→酒店内自助晚餐
一马可楼、大卫墓
走进马可楼,看看耶稣一生中最后的一顿晚餐的地方。教堂简朴空荡的让我意外,完全没有达.芬奇油画里华丽的台桌和四周墙上的装饰,几根罗马柱支撑着屋顶,粉饰一新的墙壁与高低不平的地面有着很大反差,一侧几级石阶通向一扇关闭着的小门,旁边一个台面上有一棵金色的小圣诞树,据说,当年耶稣就是坐在这里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达芬奇著名油画“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情景就发生在这里?我努力找寻着记忆里曾经有过的画面,却找不到一点熟悉的感觉。。。。。。只是耳边不断想起:“你们中的一个人背叛了我”……
▲这张照片上的伤痕累累的门,就是锡安门,是六日战争时子弹留下的痕迹。
▲▼坚定的犹太人,耳朵旁边有2根小辫子。
▼圣经记载的人物中最会赞美神的恐怕就是大卫王了,诗篇中许多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在大卫王雕塑旁边有座圣眠教堂,该教堂一般不对游客开放。
▲▼
▲▼仔细观察一下这马克楼的房间,你会发现,几个拱柱支撑着房间的拱形圆顶。
▲▼据说最后的晚餐就在这里。下图是圣诞树。
▼耶稣和12门徒最后晚餐的地方位于锡安山上的大卫王墓旁,不过如今里面空无一物,唯有参观人流汹涌。
▼这个梯子上方的柱顶上有三个雕刻精美的塘鹅,其中外面的两只拉住中间那只的胸部象征懊悔之意。
▲▼
▼走出教堂,拾级沿一个又是转着弯的楼梯进入另一个洋楼的房间。
▼两扇不大的门分隔开男女,从女人门里我走进了大卫王墓。
▼这是女人房间内大卫王墓。右边的隔离屏风外是男人房间的大卫王墓。
▼从屏风空隙我拍到了男士处的大卫墓房间。令人不解的是,这里并非大卫王的尸首埋葬之地,但犹太人仍视之为神圣之地(是一九六七年前犹太人朝圣的地方)。
二鸡鸣堂
此处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府邸,彼得否认耶稣事件的发生地点。
▲公元三十年,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至四月七日遇难。日后的教徒,就按着耶稣受难前曾到达过的地方,筑成一条受难之路,而锡安山鸡鸣堂,就正是其中一处耶稣曾作停留的地方。
▲鸡鸣堂大门上的浮雕,主耶稣(蓝色外袍)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指着对面的彼得(红色外袍),预言他会在鸡叫两遍之前三次不认主。随后,这事果然应验了。
▲与鸡鸣堂密切相关的主耶稣的门徒彼得,他面对一个使女的质问,竟然诅咒起誓说,他根本不认识耶稣。
▲主耶稣被囚禁的地方,看后都触动内心。
▲主耶稣被自己的百姓拒绝了,他却张开双臂欢迎一切寻求的人。
▲审讯耶稣的地方。▼一条已经被毫无争议的认定,当年主耶稣被捉拿后走过的路。
▲▼从锡安山能看到远处的金顶清真寺。
三巴勒斯坦伯利恒-圣诞教堂
参观完鸡鸣堂后我们开车去了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因为那里是耶稣出生地。从耶路撒冷过去很近1个小时就进入了,进入城内有点像在欧洲进入申根国,需要入境检查,对旅游者来说手续不麻烦。城内的巴勒斯坦人可到城外以色列区,但犹太人决不可进入巴勒斯坦城内——如果被绑架,国家还得花钱赎。所以我们到了巴勒斯坦又换了一个导游。
▲▼这里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真正的隔离墙,以色列修隔离墙的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境内实施袭击。但愿这隔离墙不要把两国人民和平打破,祝愿巴以人民永远和平相处。
巴勒斯坦人从这里进入自己的家园。
从以色列地图上看,以、巴有一道虚的国境线。既有国境线为什么还有隔离墙呢?这次去巴勒斯坦伯利恒游览才明白。自年几次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约旦打回到约旦河以东,把和巴勒斯坦各一半的土地打回来,但给其圈了7个点(7个城)。这7个城像7个珠子散落在以色列的土地上,中间没有线来穿,并用隔离墙围起来。现在,那条虚的国境线已不存在。你说巴勒斯坦要怎么建国?哈马斯领导的加沙地带和以色列冲突不断,其他6城倒也相安。巴勒斯坦内部派别分歧巨大,哈马斯和法塔赫都无法统一,以色列能放弃和其他6城的基本和平相处去迁就哈马斯?
▲这是巴勒斯坦内的隔离墙。墙画满了对和平的向往。
▲在伯利恒的一块宣传板上非常直观的介绍了巴勒斯坦近50年来领土(从左至右):年的巴勒斯坦,年的巴勒斯坦,-年的巴勒斯坦,年的巴勒斯坦。四张地图,绿色的巴勒斯坦领土在不断地缩小,白色的以色列领土在不断地扩展。
▲▼去圣诞教堂之前,我们先来逛逛伯利恒小镇,我眼中的伯利恒是安静祥和的。
▲▼
▲▼
▲▼
▲▼
▲理发店和上海80年代以前一样的。
▲▼
▲▼
▼在伯利恒的午餐是三道式菜:每道都有人来送到你盘内,量很大,难怪老外身材那么大。
▼主食
▼餐后点心
▼圣经记载,耶稣就诞生在这里。因而这里就成为基督教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公元年,拜占庭帝国康士坦丁大帝的母后在这里建造了这座教堂。后被回教徒摧毁。当教堂又回到基督教手中时,为避免回教徒骑马长驱而入,大门被封闭得只剩一个小入口,不管是谁都得猫腰而进。我们去的时候因为教堂在维修,所以是从侧门进去的。
▼教堂地板是后人覆盖加固上去的,是为了保护原来教堂的地毯。地板上留着的一个孔就是让游人参观的。
▲▼这就是那个孔下的地毯(整个教堂地面就是这个地毯)
▼圣诞节本意就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降生,在圣经中记载耶稣出生于伯利恒的一个马槽中。后来,泥马槽被人用银马槽所替代,再往后,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圣坛上空悬挂着15盏属于不同的基督教派并在不同时段点燃的银制油灯,24小时长明,照耀着这块全世界基督徒心目中神圣的大理石。
▼参观完耶稣出生地,从这里出来。
▼去参观的那天看到很多非洲朋友来祭拜耶稣。
▲▼唱的圣经歌真悦耳,当时只顾听忘记录下了。
▲▼
▲▼
▲▼
▲▼
▼门外有很多警察把守,还很友好的和我们合影,看到我朋友用三星手机给我拍照,就问我在上海买多少钱,这样的交流拉近我们彼此距离。
从伯利恒圣诞教堂出来,我们赶去下一个景点耶路撒冷的苦路,遵循当年的脚踪,一起来感受基督为我们受难时的痛苦。
四苦伤道(苦路十四站)
在耶路撒冷老城内,苦路是游客尤其是基督徒必去的景点。苦路十四站就从耶稣被审判、鞭打开始,再到钉上十字架,最后被处死的过程,后人把这路上发生的事情,编上号用铜牌刻上罗马数字挂在事发地点。
苦路十四站
第一站:耶稣被判死刑。虽然从法律上实在找不到耶稣的罪状,但是受长老们的影响,罗马总督还是判处了耶稣的死刑。原是总督府,现在是伊斯兰的一所学校。
第二站:耶稣被鞭打,披上荆棘冠,穿上紫色的衣服,背上十字架。根据古罗马法律,是要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而且还必须是受害人自己去背十字架。
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据说十字架有6公斤重。
第四站:耶稣遇见母亲。玛利亚很悲伤,抚摸着耶稣的脸。
第五站:西门辅助耶稣。耶稣支撑不住了,用手撑着石墙,他们勉强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帮耶稣背十字架。
第六站:维洛尼卡帮助耶稣。有个名叫维洛尼卡的妇女拿手绢替耶稣擦去脸上的血和汗,手绢目前保存在圣彼得大教堂。
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
第八站:耶稣安慰妇女。他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
第十站:耶稣被剥掉衣服。“从脚掌到头顶,没有处一完全的,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十字架。
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第十三站:耶稣被卸下,尸体被清理。
第十四站:耶稣被埋葬,也在这里复活。
▲▼从狮子门进入耶路撒冷走苦路。
▼第一站耶稣被宣判死刑。这里现在是一所伊斯兰学校奥玛利亚中学。苦路的第一站平时并不对游客开放,只是在每周五下午开放半天。
▼第二站,此为“背十字架”堂。墙上钉着罗马字母“二”。
▼第二站现在是天主教圣方济各会的教堂.
▼教堂内耶稣被判死刑并背上十字架的雕塑。
▼以色列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到处都能看见穿军装或便服佩枪的人,人们很友好,如果你想同他照像,都能达成心愿。
▼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在这里沉重的十字架把耶稣压倒。如今在这里是一座波兰小教堂。教堂门楣上的雕塑,展示耶稣跌倒的情景。
▼第四站耶稣看见他的母亲玛利亚。
▲▼第四站如今这里是一座小小的亚美尼亚教堂。
▼第五站:古利奈人西门帮耶稣背十字架。
▼这个手印据说是耶稣扶了一下墙留下的。
▼第六站:妇女维洛尼卡为耶稣擦脸。
这里现在是一座维罗尼卡小修女院,据传说:耶稣走到这里,维若妮卡用手帕给耶稣擦汗,发现手帕上都是鲜血,后来她悲伤而死,葬在这里。手绢现在存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
▼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
▼耶稣第二次摔倒的地方,据说审判书就贴在这里。
▼周五圣方济各会组织的游行吸引了很多人参加.
▼第八站:耶稣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如今这里是一座希腊修道院的北墙。
原先从这直达第九站,现成为一堵墙,去到第九站要绕一点路,好在这路上很多买小商品和饮料的小铺。
▼蓝色的建筑是圣墓大教堂(从第十站至第十四站都发生在这里)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
▼穿过这个埃塞俄比亚教堂,才能去往圣墓教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基督教各教派中的弱势群体,埃塞俄比亚人虽然在年前所罗门王时代就抵达了耶路撒冷,可惜那份允许他们进入圣墓教堂的证明文件,在年前被毁于大火,从此之后世代的埃塞俄比亚人不被允许进入圣墓教堂祈祷。
▼第十站:耶稣被人剥去衣服。地点在圣墓大教堂门口。
▼圣墓大教堂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教堂之一,教堂内建筑风格是多样化的,包括东正教的风格,天主教的风格,基督教的风格,代表着基督教的七个教派。
▼进入圣墓教堂,右转踏上楼梯就奔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这里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想当年人们爬山登高,现在我们改成爬楼梯了。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这里是耶稣气绝的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有一个大理石的圆孔(据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来摸这个孔。
▼第十三站:耶稣尸体从十字架卸下。
圣墓教堂进门处,一块赭红色的大理石安放中间。据说,耶稣是周五早上9点被钉上十字架,到中午时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点耶稣大声叫喊神后就断了气。这时人们开始相信耶稣真的是主的儿子,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于是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
▼很多虔诚的教徒,会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而更多的人则是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说是浸透着耶稣血的石头。
▼第十四站:耶稣葬于约瑟的新坟墓里。
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从此处复活。据说现在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游客和教徒要排4小时的队才能进去摸一下那石头。
▼从苦路出来后,有个大卫博物馆,是我们明天的景点。这附近有个小商品市场,有时间的朋友可以逛逛买点守信带回家。
▲老城雅法门▼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征募女战斗兵的国家,因此可以看到很多年轻貌美的以色列女兵。
第八天
酒店自助早餐→万国教堂、喀西玛丽园→大卫博物馆→驱车前往特拉维夫→在雅法老城当地餐厅三道式午餐→雅法老城自由活动(包括硝皮匠西蒙旧居)→圣彼得教堂→特拉维夫市政厅→18:00驱车前往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一喀西玛丽园
客西马尼园GardenofGethsemane是耶路撒冷的一个果园,它位于橄榄山下(毗邻万国教堂)。里面的橄榄树传说是与耶稣同一时代,并见证了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痛苦,也见证了人们对真理的扭曲,最终背叛了主耶稣的十字架。
二万国教堂
万国教堂位于橄榄山上,毗邻喀西玛丽园。传说是耶稣被出卖后度过最后一夜的地方。里面有很多美丽的马赛克镶嵌画,表现了“犹大之吻”、“耶稣的逮捕”等主题。
三大卫博物馆
在耶路撒冷,游客一般都会参观大卫博物馆或者大屠杀纪念馆。我们原本是参观后者,后因为那天大屠杀纪念馆休息关门,就去参观了大卫博物馆。
博物馆里展示了各个时期的文物,其展览内容几乎涵盖了耶路撒冷从最初作为迦南人的城市到现在的年的历史。如有可能,了解耶路撒冷的起点应从这里开始,它是打开耶路撒冷城门的一把钥匙。因为博物馆有标明不能拍照而且光线很暗,我只能遵循规则。参观完出来,博物馆城堡很漂亮我狂拍了一通满足我拍摄欲。
四雅法老城
雅法,很喜欢这个曾经繁华,现在依然充满生活气息、却不喧哗吵闹的安逸之地,能够能把现代生活融入到保留完好的古代遗迹中,实在难得,足见以色列人的智慧。
漫步其间,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在这发呆、聊天、喝咖啡、用餐、散步、购物、当然最常见的还是一家大小其乐融融的场景,面对此情此景,谁又能想到特拉维夫在本世纪初还不过是一片荒芜的沙丘,直到年才开始有人定居的呢。其发展速度倒是符合特拉维夫的宗旨“Thecitythatneverstops(永不停息的城市)”。
雅法办公时间
1国家机关:星期日至星期四为8:30-12:30(星期一、三延长为16:00-18:00)。
2银行:星期日、一、二、四为8:30-12:30、16:00-17:30,星期三、五为8:30-12:00。
3商店:星期日至星期四为8:30-13:00,16:00-19:00.星期五为8:30-13:00。
牌子上英文:HISTORICALSITE”(历史遗迹)。按照小小“拿破仑”指引的方向,沿着条石铺就的古老石阶一路向上,可到达雅法老城的中心KedumimSquare(凯杜明广场)。
往上走就是凯杜明广场,在年这里为安置犹太人的住宿设施而建。从年开始在原有的古老结构中改建成现代画廊、餐馆、商店。
五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天主教堂是为纪念耶稣的得意门徒“圣彼得”复活升天而建。教堂两度被毁两度重建,目前的建筑是年修复重建的。
六硝皮匠西蒙旧居
据说耶稣的福音得以传播国外,便是彼得在这里接见《百夫长哥尼流》,并允许外邦人皈依基督教,因此至今仍有许多朝圣者造访此地。
七地中海
最浪漫的海——地中海(Mediterranean)
年,我在地中海的南部,埃及;
年,我在地中海的东部,以色列,遥望南部。
有人说雅法的地中海蓝的象犹太少女的眼眸,而我感受到雅法的地中海蓝的象犹太人爱国的坚定信念,闪烁在犹太民族的心中。
八拉宾广场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来到19年前(年11月4日)震惊全世界的拉宾遇刺事件的现场(当时是特拉维夫的国王广场),现在已经更名为“拉宾广场”。
地面上真实记录下了拉宾遇刺过程的最后几步,包括刺客和警卫的站位。象电影一般倒回当时的一幕。
九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
再见了犹太国,如果有缘我们还会再见的!
机场入口有个退税窗口,办理好退税手续,再入机场内去拿退给的美金。
办理登机手续
总于拿到机票,还是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
进机场后,在这里拿回退税的美金。
在这里登机准备回国,这是出境证不用在护照上敲章。
转自:途牛
作者:蓝色郁金香
擅长白癜风疾病的诊疗白殿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fs/1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