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中东之行10

发布时间:2020/1/28 12:37:50   

标签/旅行

作者/ECHO图片/ECHO

全文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目录

中东之行(0)

前篇

中东之行(9)

·卢克索·漫步红海·拒绝你是我的职责

本篇

中东之行(10)

·生命的钥匙·要看到才能判断·有机会再见

生命的钥匙

今天的一天,完全是在赶路。

清晨从红海西侧的JazBluemarine酒店出发,沿苏伊士运河西岸的65号公路向北,中途在一个休息站稍作停留,继续前往开罗机场,全程大约公里。下午5点从开罗机场飞行约2个小时后抵达约旦首都安曼。

今天是此行在埃及的第7天,也是最后一天。

▲今日行程0-1-2-3

和生活中很多其他事情一样,长途乘车有时显得辛苦和无聊。但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已找到了一些对治此类问题的办法。

任意必要的4小时-7小时左右的航程,如今我已可自如视之为两个现实端点之间的一段额外馈赠的时光之线,可用它来弹奏的事项真有不少,比如一场完全置身世外的安心睡眠、对一个问题的反复思量和压榨、一顿空无一物长长的发呆。但很少用来写PPT或看书甚至听音乐,即使那么做了,效果往往也不佳,可能需要借助外部工具的任何活动都不适合附着在这根线上。对于这样的配额外时光,几乎每次我都能将自己全然浸入、毫不浪费并感到满意。

如果路上竟然还非常颠簸,对此我也有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那是在西藏,面包车在崎岖的高原山路上蜿蜒前行,上下颠簸得太厉害,我觉察到类似高原反应的不适已在体内升腾,形势不妙。我及时告诉自己,这样的颠簸难道不正好是对俺全身筋骨的一次力道适中的按摩和调校吗?我难道不应该享受它并善加利用吗?然后我全心全意地想象,这是一次价格不菲、环境优美、手法专业、周围甚至还漂浮着迷人背景音乐的按摩服务,当然你要充满安全感地配合这位机械按摩师的节奏、力度和方向。竟然很有效,几分钟后,不适感完全消退,通身舒畅、重新耳聪目明起来。我被某种力量挽救了。当然事后描述起来,要比当时轻松得多。:D

你看,情境优劣,可在一念间。:)

向开罗出发不久,已和大家相处了一周的埃及本地导游Refaat,向大家描述了今天的主要安排,并告诉大家,今天是在埃及的最后一天了,如果还需要一些旅行纪念品,他这里备了一些,如果有人需要,一会到后排找他购买。

我到Refaat那里,选了一枚"生命的钥匙"。

▲生命的钥匙Ankh

如果你还记得前天我们刚去过荷鲁斯神庙,我在那里给你放了张荷鲁斯男神的图像。他右手持象征王权的瓦斯权杖(TheWas-Scepter),左手握着的便是-生命的钥匙(KeyofLife),又称Ankh,古埃及生命之符。

话说回来,我们是前天刚去过中东之行(7)的"荷鲁斯神庙"吗?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一定是我写得太慢的缘故。:D

▲荷鲁斯神左手握着"生命的钥匙"-Ankh

实际上,不仅是荷鲁斯神,古埃及的很多神祇,手里都经常抓着这把钥匙。回顾下我们之前的行程,很多神庙和建筑的壁画上,这个符号几乎随处可见。

来,看几张图片回顾下,看你一共能从图中找到几枚生命的钥匙。:D

▲生命的钥匙

—中东之行(4)-菲莱神庙

▲生命的钥匙

—中东之行(7)-康翁波神庙

我想起来,在南方的阿布辛贝勒神庙,看门人曾将一枚硕大的门钥匙-生命的钥匙交给两位西方游客,并为他们拍照留影。我猜那是一对情侣。男的高大,女的娇小,深邃眉眼。女乌黑长发低垂,身材窈窕,双手捧着这生命之符,庄重侧身递上,男的含笑,庄严伸出双手欲接。他们随兴摆出的这个造型堪称优美,宛若女神和帝王。我默默在心底欣赏赞叹了一番。

▲生命的钥匙

—中东之行(6)-阿布辛贝勒神庙

生命的钥匙,即Ankh这个符号?,也称古埃及十字架,在古埃及的圣书体象形文字中,意思就是指"生命"。在拉丁文中被称为cruxansata,意为"带把手的十字架"。

这枚生命之符在年前的第1王朝甚至更早时就出现了。对于这个形状的起源,埃及学家们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它原来是伊西斯女神紧身裙的腰带上打的一个结,有人认为这个形状表示一只拖鞋,上面的圆圈环绕在脚踝上。也有另外一些人解释为这是一轮太阳加冕于地平线,象征着再生、重生和更新。还有学者认为上面的圆圈代表女神伊西斯,下面的十字形状代表男神奥西里斯,两个形状结合在一起,象征着天堂和尘世的统一,象征着永续的生命和存在。

除了拖鞋那个想法,其它几个解释我个人都还挺喜欢。

基督教的十字架,和古埃及十字架应该也有些渊源的吧。在公元4世纪,埃及的基督教堂即后来的科普特教堂逐渐应用了这个形状。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2近的金星,以罗马神话十二主神之一、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命名,其天文符号为♀,取自维纳斯女神的梳妆镜的形状。这个形状也代表雌性、女性。

这个形状难道不就是古埃及十字架、生命之符的形状么?

灵光乍现,我突然明白了那本似乎曾经很流行的书的标题的含义,虽然一直没读过,《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火星Mars的天文符号是♂,取名自罗马战神马尔斯。这个符号是战神的盾和箭的组合,也代表雄性、男性。

呃。

古埃及人喜欢将生命的钥匙Ankh作为护身符配戴在身上。从某种意义上,它连接着年前的古老世界和人类文明。

现在,我也有了这样一枚古老护身符。

要看到才能判断

大约向北3个多小时的行驶后,我们在途经扎法拉纳市(Zafarana)的一处休息站停留半小时。休息站有卫生间、商店和餐厅等。

在离出发前5分钟,我们跑到商店里逛了逛。商店里陈列着各式商品。

▲商店门口拍照的几个小朋友

▲看到了没,生命的钥匙:)

看到最后,我开始感到自己很想买进一套杯具、以及一只刻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迭什战役中英勇形象的圆盘带回家。如下。

但久经生活后,对于旅途中的购买,我渐渐变得理性。大部分的即兴购买,后来被认识到,基本都是多余的。那最初10分钟的喜欢和珍惜,很快会烟消云散。

我最惊人的一次采购是曾经从印度背回了10条沙漠里妇女手工绣制的色彩缤纷的布毯,因为那时那刻,俺是那么喜欢。我忘了是如何带着那么沉重的几乎超过了我其它所有行李重量的一袋厚布,完成后续艰苦的行程以及安全无损但据说是像野人似地回到上海的。当然,这次的辛苦是有回报的,我知道这些彩色布毯中的几条,后来在我几位朋友的房间里和桌子上曾经铺陈过,她们也很喜欢,至少喜欢过。:D

但毕竟,那样英勇而傻乎乎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在决定买下拉美西斯圆盘和那套杯具之前,我犹豫了。集合时间到了,我们便匆匆离开了商店,按时回到了车上。没买。

回到车上,看到导游Refaat,我便打开图片,问这位科普特人,这两件商品怎么样,是否值得买。我也只是随意一问,但科普特人并不敷衍,将图片放大仔细看了一番,很认真地说:"这个我没法说,要实际看到,我才能判断。"

要看到,才能判断。Refaat的这句回答对我有点启发。

好,我要讲下科普特人的故事。

如你所知,古埃及人从全球其余地区似乎都还很寂寥黯淡的年前,便开始发展出成熟的文明。这段古埃及文明,官方正式终结于公元前30年,尽管这最后数百年,也已经是希腊血统的托勒密王朝在统治了。

公元后,埃及遍历了罗马、阿拉伯、奥斯曼、大英帝国等新兴文明的先后侵占和统治。今天的埃及共和国,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主要信奉伊斯兰的国家。

那么,古埃及人这一支,今天,他们在哪里。他们就是科普特人(Copt)。埃及共和国总人口万,科普特人是其中的最大少数族裔,人口数约占15%。

努比亚人是埃及另一少数族裔,约占1%。在中东之行(5),我们曾体会过他们的风帆和歌声。

Refaat正是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家住在开罗,大学念的是中文系,一直从事导游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尽职、友善,坦诚,中文说得非常好,虽然个别字词的发音还是可以进一步纠正下。离开埃及以及回到中国后,我还向他问了不少问题,部分得到了耐心解答。对于我可能问得不妥的问题,Refaat能恰到好处地保持谨慎和沉默,不动声色地便予以了回避。:D

基督教自公元1世纪来到了埃及。那时埃及正处于罗马的统治下,罗马信奉多神,古埃及的诸位神祇影响力逐步减弱,越来越多的埃及人接受了基督教,他们即是今天我们所指的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开始受到多神崇拜的罗马当局的干涉和镇压。

科普特Copt,经由"埃及"一词在希腊文中的拼写向阿拉伯文转译中发音发生变化、阿拉伯文向英文转译的过程中拼写又发生变化而来。简言之,科普特就是指埃及。科普特人就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统治埃及后对当时绝大多数都信奉基督教的埃及人的称呼。科普特语Coptic是公元3世纪时,由埃及人向彼时的官方语言希腊语中加入了古埃及文的世俗体中的部分元素发展而来。Refaat提过他会说少量的科普特语。

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立为罗马国教,埃及亚历山大基督教会则变得盛极一时。科普人的处境有所改善。

但公元5世纪时,又由于基督教内部不同理念的分歧,亚历山大基督教会和君士坦丁基督教会走向分裂。西罗马帝国结束于公元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了对埃及的统治,在后期,埃及本地说科普特语、信奉基督教"一性派"的科普特人,遭到了东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来到埃及。在拜占庭统治下受到迫害的科普特人,其实并不反对穆斯林的到来。正如距此年前在第2次波斯粗暴统治下的第31王朝的古埃及人,热烈欢迎了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那样。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在阿拉伯人及后来崛起的其他文明的先后统治下,有好的岁月,有坏的时光。今天的埃及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国家整体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局面仍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相当复杂。古埃及原族后裔科普特人变成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族裔,在国家生活中,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找寻和调适自己的位置。

历史仍在奔涌向前。千年只在瞬间。

"要看到,我才能判断",体现了一种坦诚谦逊和实事求是的优雅态度。Refaat在大巴上给大家分发了满意度调查表,我也认真提供了反馈并评了高分。感谢科普特人一路为我们所作的各种安排和耐心讲解。:)

保持优雅,不徐不疾。千年也只在瞬间。

有机会再见

从休息站继续往西北方向,2小时车程后到达开罗机场。一周前那个炎热的中午,我们是从"有羚羊的地方"转机抵达了这里,4天前我们又从这里飞往了南方的阿斯旺。现在,我们将要在这儿等候一架大约3小时后离开埃及飞往约旦安曼的飞机。:)

大巴停在机场门口,从车上取下自己的行李。大家跟导游,司机和旅游警察(事实上我一直有点忽视这位或这几位大叔的存在,不知道那时他还在不在场,可能是他们这个岗位要尽量保持低调和隐匿的状态?)挥手表达感谢和再见。

▲开罗机场

本来此次行程计划中只有耶路撒冷。后面各种调整,结果变成了很不一样的现在这个安排,埃及实际占到了我们此行中超过一半的时间。这个变化一定自有道理。

古埃及像一个梦,沉睡在每个人的意识深处,时机合适时,你便要实际安排行程走入这个古老梦境,寻回一些地球文明的共同记忆。:)

想起阿瑟·克拉克在《太空漫游》里描述的那段堪称动人。我借用下类似意境。时间倒带,你正逆流而上,退回文明的记忆之初,数千年景象和人事在眼前飞速闪过,你也欢喜地回以微笑,不觉痛楚。克拉克真是大神啊。

那么在我们即将离开之际,回顾下我们在埃及1.0版本的足迹。:)

中东之行

--埃及篇

中东之行(10)

·生命的钥匙·要看到才能判断·有机会再见

中东之行(9)

·卢克索·漫步红海·拒绝你是我的职责

中东之行(8)

·分秒必争下午茶·过闸和小贩·帝王谷

中东之行(7)

·又见神庙·古老的风吹得猛烈·闪亮而忧伤

中东之行(6)

·阿布辛贝勒神庙·太阳洒下金色之沙·骆驼、水烟和鳄鱼

中东之行(5)

·努比亚人的风帆与歌声·撒哈拉不再来·你走不到幻境之湖

中东之行(4)

·汗·哈利利集市·阿斯旺大坝·烈日下的菲莱神庙

中东之行(3)

·斯芬克斯之谜·优于香奈儿5号·古王国的纸张

中东之行(2)

·法老时代·风来自尼罗河·巨石中的密道

中东之行(1)

·清除和悦纳·有羚羊的地方

当我写到中东之行(10),有好友发出了崩溃的哀号,说,你怎么还没写完?或,你怎么真的还在写?嗯,最后一小节是(19),什么时候全部完成,也不保证。好消息是,从1至10,埃及篇已写完。:D

换好机票,办好出境手续,大家在机场候机,休息,并设法将剩下的埃元花掉。

▲20元埃及镑,以及

无处不在的拉美西斯二世像

大约下午5点左右,我们的航班即将起飞,前往约旦安曼。今晚我们住在那儿。另一段故事要开始了。

▲开罗机场窗外

我在计划下一次埃及行程。初步想法是希腊+埃及,为期2-4周。时间待定。

埃及,有机会再见。

--本篇完--

文中所涉历史事实、数据和观点,来源于多个渠道。会存在错误、不一致、不准确。欢迎指正。

不同书籍、作者、朋友提供了口头或书面的信息、数据、观点、图片。特别感谢。

少量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源。

后篇预告

中东之行(11)

·婚礼和约旦之石·攀登佩特拉·乘坐峭壁上的毛驴

推荐书籍

《太空漫游》|作者阿瑟·克拉克

《上帝的指纹》|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猜你喜欢

中东之行(0)-目录

阅读·思考·旅行

沟通

洞察

成长

跨越

无知比博学更易产生自信

跨越愚昧之巅

探寻和体验真理

并诗意栖居:)

EchoToDay

赞赏的人是最可爱!??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北京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fs/178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