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你看,你看,迦南在那儿

发布时间:2021/4/9 23:17:11   

“从神奇的迦南归来,恍如半梦半醒。当我的朋友们刚听说我要去以色列旅游时,没有想象中的惊讶,反而给予我鼓励。当然,也多亏了他们的积极参与,最终我们经历了一次近乎完美的迦南之旅。”

网友

马啃菠萝所到的迦南,正是最初亚伯拉罕带着信徒追寻的地方。在《旧约》中,这里被称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今天的迦南更多指的是以色列、约旦及埃及北部部分地区。在跨越了千年的战争与历史之后,不禁好奇如今的迦南会是何种风貌。

01

我们的行程如地图中小狗的标记:凌晨在特拉维夫降落,到附近小城内坦尼亚的酒店短暂休息后便开始为期8晚9天的游程。依次游览凯撒利亚、海法、拿撒勒、提比利亚(住宿)周边、约旦杰拉什古城(住安曼),再往南前往著名的玫瑰城佩特拉。之后返回以色列境内,住耶路撒冷并游览老城,最后从特拉维夫返回。”

凯撒利亚,是希律王为了向罗马表示忠心兴建的一座海滨城市。希律就是《圣经》上记载说为了避免一个叫耶稣的孩子成为未来犹太地的王,而屠杀了所有2岁以下的犹太儿童的王(不做参考)。希律是个酷爱大兴土木的君王。不仅修建了凯撒利亚、马萨达行宫,还大力扩建犹太第二圣殿。

在凯撒利亚发掘出的雕像。

柯林斯柱头。在它边上还有个露天剧场,和后来在约旦杰拉什看到的相比,不论规模还是古朴都有距离。但这里的已经被修旧如新了,且仍在使用。

提比利亚挖掘出的一块刻有普拉多(审判耶稣的总督)名字的石碑,被基督教徒视为重要的证据。

被称为巴哈伊教空中花园的海法则不同于凯撒利亚,这是个很小资的城市。

空中俯瞰海法

自古就兵家必争之地的戈兰高地,自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便将目光紧紧锁定戈兰高地,宁肯被骂也要争得的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占领至今。

废炮塔上玩耍的孩子们身后60公里处就是大马士革。用团友的双筒望远镜,依稀可见大马士革清真寺的圆顶。

戈兰高地的阿拉伯小贩。

所有地方都是简单拍摄,下一站是以色列颇负盛名的加利利湖。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加利利湖就镶嵌在加利利山和戈兰高地夹峙的谷地中。

加利利湖周围本不缺水,加之冬天又是雨季,于是满眼翠绿。加上犹太人的勤劳智慧,这里多少有点“流奶与蜜之地”的感觉。

在提比利亚戈兰酒店窗口拍了一张加利利湖朝霞。

八福堂

建于年的湖边的八福堂(取自《圣经-马太福音》)至今还熠熠生辉的矗立在此地。

迦佰农犹太会堂。耶稣时代的犹太会堂。

02

过关约旦,来到杰拉什。原本以为约旦的重头戏是佩特拉,杰拉什也就是路过。结果大错特错。没想到其实杰拉什和佩特拉同是重量级选手~

杰拉什古城遗址大门细部,当年为迎接哈德良皇帝视察而修。今天看来果然极具古城特色,也许这种色调才是最能代表迦南风貌的吧。

新老杰拉什。

神殿的大柱子。有一根底部缝隙插进一只勺子,用力推动柱子还能见到勺子上下晃动。

不管经历多大地震,柱子总是巍然不动。想想即便说这根柱子是历史的见证者也不为过吧。

露天剧场里的艺人表演,音效一流。这里的剧场还是依山所建,看台下是实心的山体。从技术上说还没有罗马斗兽场那种拱券支撑结构先进。

但这里直到现在还在举办歌剧演出,帕瓦罗蒂、卡雷拉斯都曾在这里放歌。这里也许就是杰拉什的“金色大厅”了。

行进途中看到了佩特拉的彩陶,感觉离佩特拉越来越近了!中东地区一直没有烧制瓷器的技术。所以这里的陶器要比瓷器厚,敲击声音也没有瓷器清脆。

“蛇道”(塞格小道)是佩特拉的门户,这条道路实际上是一条长1.5公里、高达近百米的岩石裂缝。而且这里并非人工修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一条天然狭窄的山谷小径。

值得一提的是崖壁上有引水渠,大概是受罗马人影响。

神秘的佩特拉终于撕开面纱。迎面而来的卡兹尼,古代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皇家墓葬,建筑风格深受古罗马影响。这一族群现已消失。

卡兹尼全景。发现之初以为是神殿,但岩石山体中雕凿出的大殿内部并不宽敞,不适合人群聚集。最后还是从殿前广场的沙地向下挖掘才在大殿正下方找到了墓室。现在不允许游客进入。

细部可见布满弹孔的立面,只能遥想当年雕刻之精美了。

遇见阿拉伯游牧民。

过了卡兹尼继续向后走,一公里多的山路两边其实还布满了纳巴泰权贵的陵墓。

佩特拉超牛的五星酒店,牛并不在于场面设施奢华,而在于位置和创意。

酒店入口

建在山坡上的一片石头房子,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考古现场,可以说是非常酷炫了。

03

返回以色列境内,来到耶路撒冷。

初登橄榄山,眺望金门。耶路撒冷老城八座城门里唯一被砌死的。据说要等弥赛亚再来时才打开。门前都是阿拉伯人的墓地。犹太人的墓地都在橄榄山山坡上。

犹太人墓地,恰逢一群哈瑞第(正统派犹太教徒,除了研究犹太《圣经》和《塔木德》外不从事其他职业,生活由国家资助。经济地位不高但社会地位特殊)到来。

哈瑞第的标准打扮。按照《圣经》里的规定胡须和鬓角是不可以剪的。

他们也并非总是不苟言笑。

远眺金顶清真寺。

俄国人修建的东正教堂。

远眺圣墓大教堂穹顶。这个是基督徒的圣地。当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于游览圣地确认此处为三百多年前耶稣被钉十字架和下葬处。并在此修建了圣墓大教堂。

从狮门进入老城的穆斯林区(另有基督教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人区),从这里到圣墓大教堂,有一条”苦路“。现在的“苦路”建于年前,是传说中耶稣被宣判死刑后,背负十字架押往山坡上遇害的路线。14站每站都有传说,记录了耶稣遇难的历程。

另外我想提及的圣墓大教堂同样历经波折。这一巍峨的建筑分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复活教堂、宏伟的长方形的受难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年大教堂遭火烧毁,后经修建。11世纪初,大教堂被拆,后经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纪,十字军入耶路撒冷城,将此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

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下才接近于停火。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各派长年争斗的结果就是圣墓教堂大门的钥匙是掌管在一个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负责打开大门。

不得不感叹,在耶路撒冷,多神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耶路撒冷有时是金色的耶路撒冷。年六日战争之前,犹太人最神圣的地方西墙由约旦人控制。犹太人不但不能去西墙,甚至连老城都进不了。只能站在锡安山上眺望西墙。面对这种情况,犹太女作曲家筛麦尔创作了一首歌曲《金色的耶路撒冷》。在如泣如诉的曲调中唱出了对老城的眷恋、渴望和敬仰。也许是这首歌显了灵,14天以后以色列收复了老城。

此后当今每逢耶路撒冷日,即收复老城的那一天,都要在晚间、在老城西城墙下边的一个谷地里举行音乐会,这首《金色的耶路撒冷》成了整个音乐会的压轴“大戏”。

吉庆的雨。我来到哭墙时正赶上最吉庆的时候,匆忙塞过纸条到侧面的通道入口避雨。许多正统派犹太教信徒喜欢去下面的通道里祷告,通道地下部分才是希律时代的墙基,据说有一块十米长的巨石。这条通道下考古活动还在继续。

犹太区是很安静的,来到鸡鸣堂,名字取材于《圣经》新约中,彼得在鸡叫前三次不认耶稣的情节。教堂本身比较新,但耶路撒冷的特点就是只要你往地下挖,全是古迹,这可一点没夸张。

临行前的最后一站来到历史的古老港口雅法,我们终于摆脱了随行一路的吉祥雨水,和孩子们一起沐浴在地中海边明媚的阳光里。

奔跑的少女。

没有集装箱巨轮,但,这里是港口的鼻祖。早在青铜时代,雅法因其天然的港湾地形而被人类所用。而雅法古城记载有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年。

正如翻开累累长河里的迦南。上帝赶走迦南人,哭墙边仍然听得到无数犹太人一声叹息。

也许吧,也许哀愁从未远离迦南,但今天,阳光仍旧照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仍然通过手中的相机得以记录在这片冲突不断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笑容和残存的遗址。也许吧,也许这一声“迦南”终将随时间被遗忘,但“我们”曾到过的迦南将永远被留在相机里。

________

?youmayalsolike

自驾巴尔干,用影像探寻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我们要到达的远方,是星辰大海,和我们一起去印尼潜水吧!

同样是地球人,为什么别人拍的日出日落那样美?

避开春节再出行的快乐,这些海岛会告诉你

*图文综合自无忌论坛,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Black大丽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s/203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