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荐书关于罗马你知道多少从古罗马二十四小

发布时间:2023/2/7 20:01:45   

如那句著名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所陈述的,罗马似乎是一方历史中街衢畅通、灯光璀璨的所在。罗马是现在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在公元前年(西周末期)建城,这是一座费里尼、保罗·索伦蒂诺电影中奇妙而破碎的幻境。

我们今天所称的罗马意义更加宽泛,它指的是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三个阶段。其中,建立于公元前27年的罗马帝国于年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城为都城,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又称拜占庭帝国。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东罗马帝国虽被称为“罗马帝国”,但其实已经和古罗马时期大不相同,因而也被称为“第二罗马”。

当西罗马帝国在公元年被蛮族击倒的时候,罗马没有烟消云散,而是羽化登仙,嵌入了西方文明DNA的每一个碱基。学者李筠在其《罗马史纲》中写道:“中世纪的教会仍然执着地把自己叫作罗马大公教会,中世纪的帝国仍然执拗地坚持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拿破仑称帝之后给自己的独子加封罗马王,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建筑群用的都是向罗马致敬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要理解西方,要理解政治,要理解未来,都逃不开罗马。”

因此在多年后的今天,罗马一直被写作着,下面的文章中,我们盘点最近推出的以罗马为写作对象的社科类书籍,了解“永恒之城”罗马。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公元年,跟随24个不同身份的居民游罗马白天的第一个小时(07:00―08:00)议员拜谒恩主

白天的第二个小时(08:00―09:00)维斯塔贞女取水

白天的第三个小时(09:00―10:00)法学家议案

白天的第四个小时(10:00―11:00)少女绝交男友

白天的第五个小时(11:00―12:00)石匠劳作在帝王陵墓上

白天的第六个小时(12:00―13:00)午餐时分的酒馆老板娘

白天的第七个小时(13:00―14:00)水钟匠启动项目

白天的第八个小时(14:00―15:00)浴场侍者接待顾客

……

欢迎来到公元年的古罗马,与夜警、面包师、元老院议员、奴隶、女祭司、占星家、维斯塔贞女、学童、香料商、帝国信使、浴场侍者、角斗士等形形色色的罗马人共度一天。

英国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罗马史博士菲利普·马蒂塞克写作的《古罗马二十四小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古罗马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图景。24小时、24个故事,每个故事有不同的主人公,而这些人物的生活又互有交叉,是一部鲜活的情景剧。

对于历史我们似乎总是少了些实感,我们能如数家珍般说出历史中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不朽的帝王和珍贵的历史瞬间,但总是很难真实重构当时人的生活图景。《古罗马二十四小时》就是关于具体的、细碎的生活化的问题的回答:为了躲过交通堵塞,要选什么时间进入罗马城?洞悉了皇帝秘密的占星家,自己命运将会如何?罗马的面包师怎样制作面包?洗衣妇怎样去除衣服上的污垢?

书中选择的时间点为公元年9月,彼时的罗马强大无比、令人敬畏且受人尊崇。但是书中读者将邂逅的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于他们而言,生活并不在于庆祝帝国荣耀,而在于赚取租金、应对亲属的纠缠,以及家庭和工作的日常挑战。

罗马可能是当时最伟大的城市,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仍需要走街串巷、与邻居和睦相处、到市场上找到价格公道的优质食物。而他们担心最多的也是生计,面包店近乎24小时连轴转,因为“如今没有人在家里烤面包了,尤其是因为在罗马高度易燃的公寓楼里生火,很可能会被愤怒的邻居以私刑处死。相反,穷人们会把他们的谷物送到像米斯特拉提乌斯这样的面包师那里,花上很少的钱就可以把谷物变成面包。每个家庭每天的粮食配给大约可以转化为两个面包”。

而在当时,烘焙是一门很好的行当。面包师行会(强制性会员资格)不仅在罗马的商人阶层中备受敬重,甚至在元老院中也有面包师自己的候选人代表。这位议员和所有罗马面包师的首要使命是不断向皇帝请愿,要求提高面包价格。但面包是穷人的主食,如果买不起的话,他们就会闹事。因此,当局往往更重视和平安宁,而不是面包商的经济福祉,故而面包价格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希腊化时代》:浸润着罗马青壮年的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年),到罗马帝国征服托勒密王国(前30年)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贯穿的这三百多年中,罗马处于“共和时代”最令人振奋的扩张期和最令人痛惜的衰落期中,罗马的青壮年时期几乎都是在强大的希腊文化的浸润中度过的。

希腊化时代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环地中海沿岸的各民族通过彼此观念的相互交流,调整与融合成了一种新的文明。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时代。公元前3世纪,你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国家则在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王朝的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

牛津大学古代史副教授彼得·索恩曼的《希腊化时代》呈现了这三百年的历史图景,书中,作者从索里的克莱尔库斯铭文入手,想象一个名叫克莱尔库斯的小男孩曾做过一场开始于塞浦路斯海岸,结束于巴克特里亚的漫长旅行。在公元前年前后,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一位著名人物,哲学家索里的克莱尔库斯的确曾从希腊来到今天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城访问,在这座今天唯一一个被发掘出来的两河流域以东的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城市中,他在基里阿斯王陵墓的一根石柱上留下了著名的德尔斐箴言中的一段文字。

阿伊·哈努姆城在主体叙述中,索恩曼基本上是以重要人物(包括军阀、国王、学者等)为主线,串连勾勒出希腊化时代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复杂多变的王朝发展与政权更替、东西交流中的民族冲突与融合、政治格局的合纵互动与利益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学术成就与科学研究、图书收藏与学派兴衰、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

佩特拉古城除书面文献以外,作者也主张利用那些迷人的物质遗存来感受璀璨的希腊化时代——从希腊到阿富汗,大量的希腊化城市、圣殿、要塞已经被挖掘出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普林恩,在书中的第六章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位于土耳其西南部的拉特莫斯山下的赫拉克利亚那令人敬畏的遗址,几乎完整地保存了其全部的希腊化时代的城墙环道,以及配套的塔楼、人行道和卫兵室。保存最好的希腊化建筑的范例来自约旦:靠近现代安曼的卡斯尔·伊尔·阿卜德要塞是小型的希腊化宫殿,而纳巴泰王国的首都佩特拉古城,则让我们对希腊化晚期都城巴洛克式的城市景观有了充分的了解。

《拜占庭》:罗马帝国之后西罗马帝国于5世纪灭亡之后,作为欧洲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强国之一的拜占庭帝国绵延了一千年。拜占庭帝国从哪里来,这个帝国与罗马帝国是什么关系,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有哪些重要特征,一度强盛的拜占庭帝国后来为什么衰亡了,拜占庭历史与文化的历史定位是什么等问题是《拜占庭》一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s/247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