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以色列,约旦,埃及游记约旦篇

发布时间:2020/8/9 16:38:36   
减肥良药-泥土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5767.html

从以/约之间的北部关口SheikHussienborder进入约旦后,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北部关口距离约旦首都安曼大概有多公里,这里没有公共汽车,没有火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出租车。排队等待出租车大概有近人,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出租车大概就来了两三辆。按照这个进度,等到天黑我们都不一定可以坐上出租车。

我们又开始担心起来。

这时候,我发现身旁一个约莫40多岁的中年男子可以讲英文,就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出生在约旦,17年前去美国上大学,毕业后获得了行医执照,就留在了美国。这次是他17年来第一次重返家乡。他的父母住在安曼,他在等他的哥哥来接他。

我像是黑夜中看到了一盏明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马上开口请求他把我们也带到安曼去。而他也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下来。尽管我坚持按照出租车的价格付钱给他,他最终也接受了,但我还是非常感激他。

异国他乡,危急时刻,总是可以遇到好心人,我们的运气真好。

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我们开始了在约旦的游历。

来到了安曼,我们就要去看看安曼城堡山和罗马大剧院。

安曼城堡山曾经是阿巴斯·阿蒙王国的首都,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年。

(市政厅遗址)

其建筑带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历经余年而不倒。

(宫殿遗址)

(赫拉克勒斯神庙的石柱)

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主神宇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他因为出身而受到宙斯第二任妻子赫拉的憎恶。

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后来他完成了12项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类的神明)。

赫拉克勒斯英明一世,却最终遭赫拉误会,衣服遭涂毒,难耐痛苦而自焚身亡,死后成为大力神。

现在,赫拉克勒斯一词已经成为了大力士和壮汉的同义词。

残存的穹天立柱好像是赫拉克勒斯奋力举起的手臂。

城堡山上还有约旦国家博物馆,馆中陈列着在约旦全国各地发掘出的历史文物,包括约旦河谷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等。有些文物的历史超过10万年。

(旧石器时代的陶罐)

(旧石器时代的雕塑)

(旧石器时代的塑像)

站在安曼城堡山上,可以清晰地俯瞰整个安曼这个城市。

(安曼全景)

从安曼城堡山,我们前往罗马露天大剧场。没想到,Googlemaps竟把我们导航到了大剧场顶部的小山上。我们虽然从这里无法进入剧场,反倒有了一个俯瞰剧场的视角。

(罗马大剧场)

罗马圆形剧场建于公元2世纪,是约旦三大罗马剧场中最大的一个,可以容纳人。现在,各种艺术节和音乐会依然在这里举行。

这个剧场建于公元前2世纪。

离开了安曼罗马大剧场,我们没有停歇,立刻驱车前往杰拉什的罗马古城遗址。

杰拉什坐落在安曼以北40公里处,人类居住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年。

进入古城,走不了多远,,眼前就会出现一大圈的罗马柱,围城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这就是所谓的椭圆广场,当年是审判和集会的场所。

(椭圆广场)

(椭圆广场)

椭圆广场向北,是一条长约米的柱廊大道,直通北门,气势恢宏。道上铺的石块历经千年,上面马车辙痕依然清晰可辨。

(廊柱大道)

廊柱大道的中段有一处水神庙,这曾经是城中的喷泉所在地。

(喷泉遗址)

距离喷泉不远是宙斯神庙,从现在残存的几根巨柱可以想象当时的雄伟壮丽。

(宇斯神庙)

廊柱大道行至南北主干道的尽头,往左手边缓慢上坡,你可以看到一个能够容纳五千人的露天圆形剧场。剧场四周环绕着的高大石墙,既可以在整个剧场产生优美动听的回响,又可以让人心中升起那从历史深处而来的庄严和崇高的情感。

每年杰拉什都要在这个露天剧场里举办音乐节。

(杰拉什露天剧场)

站在古城的高处,杰拉什栉次鳞比的簇新房屋和脚下罗马古城的残壁断垣、石板路,柱廊大道、宙斯神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以它残旧的外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世人它曾经的辉煌。

(远眺杰拉什)

接下来,我们计划去耶稣受洗地,然后再去死海,因为这两个地方距离不远。

(耶稣受洗地,借图,以色列一侧)

在这里,约翰为耶稣施洗,耶稣受洗后感受到了天命召唤,最终走上布道之路。

约旦河作为耶稣接受洗礼的河,从此也变成一条圣河。

(约旦河中受洗的少年,借图)

离开杰拉什的罗马古城,我们按照googlemap指引的道路,前往耶稣受洗地。

车开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发现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少,路两边的村落也不见了。拐来拐去,我们进入了一个没有人烟的山区,光秃秃的山上看不到住房和行人,整条道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行驶。整个世界好像就剩下了我们两个人。

(约旦山区公路)

渐渐地,坐在旁边的妻子不说话了,两个人心照不宣,同时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荒山野岭之中,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吗?这里有恐怖组织吗?如果有人突然出现拦截我们的车辆,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一方面盼着道路上有其它车辆出现,又害怕突然出现的车里面会是恐怖分子,心情非常矛盾。

在北京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道路上的车太多,经常塞车,盼着出门时路上的车辆可以少一些。而现在,我们是多么怀念北京那车水马龙的情景呀。

在这里,我们没有了任何的选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能听天由命,硬着头皮往前开。

什么也没有发生。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驶出了山区,来到了车辆很多的高速路上,这时候,我们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我们可以活着回到中国去了,想到这一点就让人兴奋不已。

不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检查站,我们被拦了下来。护照,驾照,车本,三样文件都要出示。(顺便说一句,我们通过“租租车”免费办理的国际驾照真管用,警察没有任何怀疑)。检查过后,我们继续往前行驶,但不到50米的距离,我们又被拦截下来。正在我们纳闷为什么这两个检查站距离这么近的时候,我抬头看到了这个检查外墙上的醒目英文:JordanBorder(约旦边境)。

原来,这里是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中部关口,我们再往前开就进入以色列境内了。这时候,边检官员拿着我们的护照也是一头雾水,我们昨天刚刚从以色列来到约旦,为什么今天又要回去?

检查站里面有一位官员的英文还不错,我们马上向他解释,并且向他出示了我们今天将要入住的死海约旦一侧的饭店确认函,他才明白我们是走错路了。这时候,我们的车身已经有一半在以色列境内了。这名官员还算好心,他允许我们将汽车缓缓地倒了回来。

过后我们才弄清楚,原来耶稣受洗地有两个,一个是教宗保罗二世年认证的耶稣受洗地,也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死海北端,约旦河东岸,紧邻约旦和以色列边境,在约旦境内,而另一个则是以色列旅游部认定的耶稣洗礼地,在以色列境内。

我们一定是在不小心在googlemap上设定了位于以色列境内的那个耶稣受洗地,我们才会来到了约/以边境的中部关口。

虽然这是虚惊一场,但我们的时间被耽误了不少,我们只好放弃了耶稣洗礼地,直接向死海进发。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交界处,湖面低于海平面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水。死海名为海,其实是湖,是个咸水湖,湖水盐度达克/升,为一般海水的8.6倍。

死海不像大海那样有潮起潮落。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像一面古老的铜镜,熠熠生辉。岸边没有惊鸿掠影,沙鸥翔集,群鸟嬉戏;水中也没有水草浮动,锦鳞闪烁,连小鱼小虾也看不到。据说,水里甚至没有微生物。

死海,“实至名归”。

(死海,借图)

海水的盐度高,比重就大,比你的身体比重还大,因此,人可以一动不动地漂浮在上面。

(死海漂浮)

死海闻名于世,除了高盐度,低海拔之外,还有它的海泥。死海海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包括氯、铜、碘、钾、钠、镁、溴化物、钙、硫、锌等。这些矿物质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专家们说:死海的海泥帮助皮肤再生;让肌肤更加具有光泽,保证肌肤的健康。

我们也不管专家们说的是否有道理,wheninromandoasromansdo,看到所有的人从死海上岸后,都将一坨坨黑色的海泥涂在脸上,腿上,胸前,我们也尝试着这样做起来。

不一会,我们就变成了非洲人。

(死海泥人)

我们在死海边上的酒店里住宿了一夜,第二天赶往佩特拉古城。出发前,我们检查了汽车油表,简单计算了一下,剩余的汽油足可以保证我们在死海和佩特拉之间往返一个来回,然后就上路了。

一开始,我们按照Googlemap的指引,沿着死海行进。左边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右边是碧波万顷的湖水,头顶是蓝天白云,我们边开车边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感到非常的轻松自在。

车开了一个小时后,我们就看不见死海了,几个转弯后,我们离开了主路,进入了荒山野岭之中。有了前一天的经历,我们不那么恐惧了。但很快,另一件事情开始让我们担心起来。

(约旦山区公路)

我们的车进入山区后不久就开始爬山。很快,我们发现不妙,车在爬山的时候油耗非常快,汽油表一格一格的往下掉,照这个样子下去,要不了多久,汽油就会耗尽了。外面的气温大概是三十六七度,为了省油,我们关掉了空调,为了减少行车阻力,我们甚至把汽车的窗户都摇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两个人在车里已经是热的大汗淋淋,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再忍耐一下,马上就要到山顶了,我们不断的安慰自己。但每当我们以为已经到了山顶,就会发现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心惊胆战,小心翼翼,抬头看着前面一座又一座高山,低头看着一格接一格不断减少的油量,心里开始充满恐惧。在这个荒山野岭中,如果汽油耗尽了,那我们可真是束手无策,寸步难行了。

减少了一格,又减少了一格,油量在不断地减少,眼见着油量就要到达告警线了。

就在这时候,我们望见远处隐约有个小镇。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马上驶出主要公路,顺着一条土路向远处的小镇驶去。

谢天谢地,在油量告警灯亮起的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小镇,找到了加油站。

“有惊有险,化险为夷”,好像成为了我们这次旅行的主旋律。

终于,我们安全抵达了佩特拉。

“一座玫瑰红的城市”,这是英国诗人眼中的佩特拉古城。

有人认为《旧约全书》中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

佩特拉古城也号称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美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曾将佩特拉列为人的一生最值得去游历的地方之一。

大约公元前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然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惊叹不已。

古罗马人占领佩特拉以后,佩特拉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后来的许多建筑都带有鲜明的罗马文化的烙印,如广场、公共浴室、剧场等。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繁荣昌盛。公元3世纪以后,随着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的重要性大为削弱,直至最终被遗弃。而后的漫长岁月中,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督因人外,少有游人访问此地。

历史的幕布再一次被掀开,已经是一千多年之后了。约翰·贝克哈特,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只身探险来到了这里。当他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他眼前时,他激动万分。这一天是年8月22日。

两个中国人,不远万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也到达了这里。这一天是年10月20日。

进入佩特拉古城,必须要穿过西克峡谷。在距离峡谷入口处不远的地方,耸立着几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块,名为“精怪方石”(DjinnBlocks)。它们其实是墓碑,在方石的周围,都会有墓穴。游人匆匆地赶往西克峡谷,往往忽略这些精灵方石。

(精灵方石)

(精灵方石)

西克峡谷也叫蛇道,大概取其弯弯曲曲的意思。

蛇道长约1.5公里,最宽处约为20多米,最窄处约为7米。两边的悬崖峭壁直上直下,刀切的一般。站在蛇道里,抬头望去,天空就像一丝棉线。整个峡谷呈现出玫瑰色,非常艳丽,就像放大版的美国的羚羊峡谷。

(西克峡谷入口)

(刀切般的谷壁)

(狭窄的峡谷)

(峡谷一线天)

蛇道九转八回,曲径通幽,迎面而来的玫瑰色岩石眼看就要从天而降,突然又豁然开朗,眼前又是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峡谷逶迤蜿蜒,好像没有尽头。

(曲径通幽)

峡谷两边的石壁上凿刻有不太起眼的小祭坛。

(神龛)

峡谷两边的石壁上,偶尔可以看见民居山洞,进出山洞的石阶依然棱角分明。

(民居山洞)

就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蛇道尽头,宏伟的卡兹尼神庙从岩石后面显露出来。

(山石后面的卡兹尼神庙)

(卡兹尼神庙全景)

卡兹尼神殿完全雕刻在岩石上,自然天成,于悬崖成为一体。它建造的原因和时间目前已经不可考,推算大概是在公元前年和公元后年之间。

卡兹尼(Khazneh)在阿拉伯语中意思为“宝藏”,故取名卡兹尼神殿。

有传说附会说,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卡兹尼神殿的前壁共有两层。

神殿顶部装饰着四尊鹰雕像。

(顶部的四尊鹰像)

第二层有九座雕像(正前方三座,两处凹位中的每处有正向的一座、侧向的两座):

中央是女神伊西斯(英文:ISIS,埃及语:Aset或Iset)。

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头饰就是一宝座。作为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权的重要体现。法老被说成是她的孩子,坐在她提供的御座上。伊西斯女神崇拜遍及整个罗马帝国。

而在伊西斯两旁、陷于凹位正向处的是女神双翅尼刻。

尼刻是希腊神话的胜利女神。

根据神话传说,尼刻常带有翅膀,拥有惊人的速度。她也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神祇。

第二层的其它六座雕像均为手持双斧的阿玛宗人。阿玛宗人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由全部皆为女战士构成的民族。

在《奥德赛》中,阿玛宗人不允许男人住在她们的领地中或与女性接触;但为避免绝种,她们会定期同邻族加加尔男人结合以繁衍后代。生了男孩则送归男方(一说杀死或弄成残废),生了女孩就留下抚养,训练她们打仗。

第一层位于神殿入口两旁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兄弟。

(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兄弟)

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卡斯托尔和和波鲁克斯(或称波吕德乌刻斯)是斯巴达王后丽达所生一对孪生兄弟,常被合称为狄奥斯库洛伊兄弟。哥哥波鲁克斯的父亲是宙斯,拥有永恒的生命,弟弟卡斯托耳的父亲是斯巴达国王廷达柔斯,为凡人。

根据神话传说,有一天,希腊遭到了一头巨大的野猪攻击,王子们召集勇士们猎杀野猪,然而野猪被解决后,勇士之间却因为互争功劳而结下仇恨。不久,双方发生械斗,弟弟卡斯托耳在这场混乱之中被杀身亡。哥哥波鲁克斯无法接受弟弟已死的事实,便向父亲宙斯请求,希望宙斯可以让弟弟复活。但是宙斯表示,卡斯托耳只是个普通的人,本就会死,若是真的要让弟弟复活,就必须把波鲁克斯剩余的生命分给卡斯托耳。波鲁克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宙斯深受感动,将两人都安置在天空,成为双子座,永不分离。

诸神刻像,双层构架,梁柱结构,门柱上的装饰物,人字形门楣,都让卡兹尼神殿带有鲜明的罗马建筑风格。

走过卡兹涅神庙,面前出现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盆地,散落在你面前的洞穴,沟渠,街道,陵墓,神庙,凯旋门,宫殿,就是几千年前那个繁华的文明。

在你的右手,是一大片皇家陵墓。

陵墓群由四个大陵墓(瓮之墓,丝之墓,柯林斯墓和宫殿墓)所组成。

(翁之墓)

(丝之墓)

(科林斯墓)

(宫殿墓)

这些陵墓埋葬过什么样的人,属于哪个年代,已经不可考。我猜测就是陵墓的名字也是后人所赋予的。

根据拜占庭铭文记载,其中一座陵墓在公元年被主教杰森改成了教堂。

与陵墓群那座山遥相对应的一面悬崖上,整整齐齐地雕刻出另外三个巨大直立面陵墓。

按照旁边的说明标牌,这座墓被命名为“67号墓”。其主人和年代均不可考。当地的贝都因人称其为“盗贼墓”,因为这里面曾经长期住着盗贼。

(67号墓)

墓穴的入口处上方是典型的古罗马人字形雕饰。

(人字形雕饰)

陵墓岩石上纹理异常丰富,如同一幅水彩画。

(岩石纹理)

从陵墓群向前走不远,左手边有一个露天剧场,一座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剧场,可以容纳人。

(露天剧场)

露天剧场几乎可以说是罗马遗址不可或缺的建筑。

我们从以色列一路走来,已经看过许多个罗马帝国的遗址:凯撒利亚遗址,贝特谢恩遗址,安曼露天剧场,杰拉什罗马古城遗址。

戏剧演出在古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据史料记载,在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时代,罗马城一年中竟有多天有戏剧上演。罗马帝国本土的戏剧活动的昌盛,也极大的影响和带动了海外各行省戏剧生活,许多行省纷纷修建格局类似的露天剧场。

古罗马剧场,连同其他一些古罗马遗迹,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古罗马文明散落在海外的残片”。

中国剧场的历史据说可以上溯到汉唐。汉代有看棚,隋唐有勾栏,都具有剧场的要素,成为后来中国剧场的基本格局。清代的剧场沿着宫廷剧场(三层楼大戏台)、府第剧场、营业性的民间茶园、地方性的或会馆里的小型剧场等不同的型制在发展。

但中国戏剧演出的场所,远远比不上罗马帝国的露天剧场的宏大和壮丽。

从罗马露天剧场往前走,我们来到一条大道上,大道两边矗立着高低不同的罗马柱。

这条罗马柱大道处于古城的中心位置,建于公元年,遵循了“东西大街”的罗马标准模式,砂岩石柱排列在6米宽的道路两侧。可惜的是这些罗马柱的顶部都已经损毁,不复存在。这条大道据称是因为迎接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巡游而建筑的。

(罗马柱大道)

沿着罗马柱大道继续前行,就是凯旋门。

屹立不倒的凯旋门,透露着往日的辉煌。

(凯旋门)

凯旋门不远处就是佩特拉古城最壮丽宏伟的建筑---大神殿。从残垣断壁的规模上推断出里面一定举办过无数次的仪仗,庆典和欢宴。现在,一切荣耀都化为灰烬,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大神殿遗址)

(大神殿遗址)

(远眺大神殿)

与大神殿相对的半山腰上有座杜沙纳神庙。

纳巴泰人在古代崇拜杜沙纳男神(Dushara)。杜沙纳是山脉之神,希腊人把他等同与宙斯,因为两者都是神系中的神王。

(杜沙纳神庙)

杜沙纳神庙约修建于公元1世纪,曾经是佩特拉最重要的神庙,吸引着周围的纳巴泰人前来朝拜,因而也是城市的主要中心区域之一。

(杜沙纳神庙)

这座神庙遗迹主体呈四方形结构,布局上看似乎是亚历山大时期的风格。

我们在另一处的山上面,看到一节石阶。石阶的尽头距离地面还有两米的距离。不知道当年纳巴泰人进出他们的山上洞穴时,如何一步跨上石阶的?

(断头石阶)

按照原定行程,我们应该在佩特拉呆一整天,仔细地探访这里的所有奥秘。但早上出发前,听说有个叫月亮峡谷(瓦迪拉姆峡谷)的地方,非常美丽,神奇,壮观,距离佩特拉大概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当即决定,下午两点之前完成佩特拉的探访,直接奔向月亮峡谷。

月亮峡谷其实是一大片沙漠,沙漠里有一些形状奇异的山峰和丘陵,因此得名峡谷。

这里没有人烟,寂静得如同硝烟散去的战场。如果没有人来,你听不到任何响动。

需要怎样的生命力,这颗小树苗才可以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存活下来?

这里的沙子金黄中泛着赤红色,像在血水里浸泡过似的。

下次再来,我们一定要在沙漠中的饭店里住几个晚上。这里的日出日落,浩瀚夜空,璀璨繁星,一定可以拍出很有趣的片子。

离开月亮峡谷,我们驱车回到约旦首都安曼,准备搭乘约旦皇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埃及首都开罗。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ms/182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