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营造学社ldquo大师rdqu

发布时间:2020/10/4 15:34:19   
白殿风可以治疗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在中国最脆弱的领域、同时是最重要的领域,最容易出现“大师、导师”两字。设计行业尤其如此!什么别墅设计大师、酒店设计大师、软装设计大师、跨界艺术大师等等随处都是,总之,我们的“设计大师、导师”比其他国家多,也比全球的总和多。

在中文里“大师”、“导师”都是指一个相当境界的造诣,这与英语“master”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个称呼在汉语中能够唤起的语义与“桥牌大师”、“网球大师”、“国际象棋大师”根本不同。

在中国语义里有一种“明确的暗示”:称得上“大师”的人不仅要在学术上有真正独创的建树,对本领域有足够透彻的理解,还要能够有一种洞悉本质的思维力量。

然而,我们面前这些自诩“大师、导师”的设计者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自称“大师”。那么,我们来看看“设计大师”是怎么炼成的。

成为“大师”有如下好处

称“大师、导师”的人并非都是一群有认知障碍的精神病,他们当然知道自己不配。但是由于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他们还是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自我包装的道路。为了取得信任、容易赚钱、自称大师有如下好处:

第一,被忽悠成为“大师”之后就可以绕过客户群体的鉴别力。哪怕是糊里糊涂地只要一被称为大师,就神化了。“大师”与凡人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大师的崇高地位与故作神秘的做派,使人们质疑和挑战的思维钝化了。

于是,伪大师们就像降下圣训一般传递陈词滥调和胡乱组合的破烂理论。而那些平素爱提问题的学生或设计小弟还虔诚地聆听他的教诲。先成为大师,然后再露“本事”就可以避开人们的警觉。这就是伪大师们的第一手策略。

第二,逃过资格认知的门槛。一个“真人”要立足一个领域,那是要靠不断打拼,不断在质疑中成长的。至少,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专家,他的专业水准是起码的。为了获得人们的信任,他还必须面对人们的质疑,他还必须在人们的世俗理解里面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定位的过程中,还必须接受严酷的比较。这个比较的标准通常是代表这个时代的思想和巨人。这还了得?我们这些“大师”除了“胆量”惊人,实在乏善可陈,于是搞个黄袍加身的游戏实在是个捷径。

先造势在先,生米做成熟饭,成了“大师”之后再说其他。比如买几个版面,弄几个国际头衔,名牌大学“导师”等。接下来海吹海侃,谁管你是真还是假呢,还不是捧场的多。避开大师的硬件,软不留丢的成了“大师”,这是一个江湖认证,岂不好使。这个策略叫做“先有蛋后有鸡”。

有了大师的称号影响就大了,收费也高了。大师的服务当然贵了,谁讲价钱谁就是老土就要受到斥责。这个自我推销的策略就跟卖保健品的一样,把个鸡蛋叫做“气功蛋”就值钱了。

成为“大师”的五种套路

其实你只要横下一条心,把脸面放在衣兜里,成为“大师”是不难的。成为“大师”的路数很简单,基本如下:

第一,攀着名人。找出机会与名人合影留念,最好找一些有利于吹嘘的背景图案,如在某某国际设计研讨会你做发言,赢得了名人的崇拜等等。要胆大不要怕,一般真的名人是不会去纠正的,就算是去纠正也对你是个绝佳炒作,怎么都是个你的单赢。记住要称“大师”根本不必拿出什么成果,你只要拿出一大把跟名人的合影就成。

第二,找几个跟自己一样的憋着出不了名正在着急的主儿,自己弄个奖项,像《顽主》一样给自己发发奖。千万别不好意思。那些“亚洲杰出设计师”、“中国十杰设计大师”、“亚裔十大设计师”都是这么出来的。告诉你吧就连央视的“最佳雇主”“商界领袖”也基本是类似方法弄出来的。汉代的举孝廉也跟这差不多,你可别不好意思。

第三,虚构和夸大业绩。这是讲故事的本领效果最好。比如和赫尔佐格、库哈斯、哈迪德、隈研吾、岛妹等等合作过。要不讲什么七星级酒店、安曼、朱美拉、宝格丽都是你设计的吧,再怎么也得搞个什么楼王,史上最贵楼盘会所设计吧。真的要自信,没有人去查的。

第四,出书。胡编滥凑、请最好的摄影师,角度要对准家具工艺品,别怕被人斥为无知,这个社会没多少人有鉴别力的。在中国有传统,认为出书就是立言,出书就是专家,至于书的内容是什么历来没人好好去看,所以别怕。出完书,成了专家,这时你讲话可要胆大,自称大师之后,要煞有介事。只要你自信就有人信你。

第五,巧用传媒。要先成名人,这很容易,因为脸熟就是名人,而关键名人与有本事的人这两个概念在群众那里没多清晰的差别。你要利用这一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传媒挺好搞的。

多半的媒体都是唯利是图,或者相互交换资源的家伙。给些钱跟他们混混,接下来,在媒体及讲台上经常露露脸,这对你的大师之路很重要。

“大师”的三大特点

说着简单,也不是谁都能成为设计大师的。“优秀”的潜力伪大师一般还有些特点:

第一,道貌岸然。不管真大师假大师,你自己得真的跟个事似的。不能跟做贼似的老觉得自己不配。你都没自信了人家还怎么信你?所以伪大师都要有表演性格。

第二,神神叨叨。正常人是做不了“大师”的,身为“大师、导师”你必须得清楚自己没真本事这个事实,于是得靠玩神秘混日子。其实也不怪你,人们就喜欢神秘的,你就投其所好把你的理论弄得玄一点,千万别跟设计小弟们讲什么“技术”,那样的话太专业你弄不了。

这些例子我就不举了,大家都看得多了,反正只要把设计二字故弄玄虚的,基本都在瞎扯。平时要多收集胡编滥造的故事。

第三,注重仪式。越没本事越得靠包装,千万别小看包装。假戏比真的事实更能吸引人。成了“大师”之后到哪里去一定要找很多随从,至少身边有一美女助理吧,这样才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比如上台助理准备好PPT,宽荧幕一定要有自己的大头介绍,第一页先写段高深的设计哲理,讲自己的设计作品一定要讲设计之外的故事,比如什么国际观、全球化、流行趋势、生活美学你要常挂在嘴边,讲完立马离开会场。

如遇提问环节说到技术上的,就说这个不是我思考的范畴,我只负责创意,或则反问提问者,你是这个专业的吗?

所以,要想炼成“设计大师”。你得每天对着镜子练半小时的表演,然后牢记以上几条,另外,要有足够的自信才是。真的,过了这几关,那么恭喜你,“大师”,你成功了!

中国营造学社

SocietyfortheStudyofChineseArchitecture

(“营造”二字取自宋代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一书)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年2月

逝世日期:年

职责:营造、建筑、规划、美术

主要成就:中国首家建筑组织

代表作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代表人物:朱启钤、梁思成、罗哲文等

本公共号“营造学社”的两大使命:一是追忆前辈大师的荣光,二是品味今日无边的落寞

营造学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ms/188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