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书单读一本书,识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0/9/24 15:33:37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爱默生曾指出,“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的历史积淀,既是城市本身的记忆,也是人类共同的“集体记忆”,赋予城市以个性化的生命。

端午佳节到,捧一本书,品一杯香茗,走进书中的那座城,为自己开启一片新天地。

阅读

推荐

《东方始于开罗》

埃克托·阿巴德·法西奥林赛著

穆罕默德·付利译

埃及柳树出版社

埃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数千年以来始终让外界充满好奇,吸引世人去探寻。《东方始于开罗》是哥伦比亚小说家、散文家、记者埃克托·阿巴德·法西奥林赛于年出版的游记,其阿拉伯语版于年问世。译者穆罕默德·付利在译序中写道,本书不仅是一部空间转换的游记,并跨越时间长河,为读者讲述了埃及广阔繁芜的历史,还包括作家自己在旅途中的诸多趣事。西方不少文学家都已对东西方文明的种种差异有过书写,但埃克托是第一位以如此视角来审视探讨东方文明的南美作家。

埃克托此次埃及之行发生在年12月到年1月,讲述了“书本上描绘的埃及”与“现实中埃及”的诸多差异,以一个南美人的视角描绘了最真实而迷人的埃及。

阅读

推荐

《亚丁香料》

阿里·穆克里著

萨格出版社

亚丁,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曾是古代香料贸易的集散地。历史上亚丁曾先后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所统治,贸易盛极一时,曾为世界第二大港。阿里?穆克里的小说《亚丁香料》故事发生时间为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亚丁,矛盾交织动荡多生,二战烈火蔓延至每一寸土地,点燃了每个人。

小说开头出现了两名主人公,一是米歇尔,他渴望征战沙场,为法国军队征战贡献力量,但身体残疾却成为阻碍。第二位主人公是米歇尔的朋友弗朗索瓦,他身体健康,必须服兵役、上战场。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哪怕是面对敌人,也无法扣下扳机。两名主人公达成一个大胆的计划,互换身份。这样一来,米歇尔将实现他征战沙场的梦想,弗朗索瓦便穿上特制的鞋子假装瘸子,带着朋友的身份证明前往亚丁,摆脱战争带来的心理阴影。在小说中,历史、爱情、革命都成为模糊的背景,它主要讲述人们的故事,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寻找亚丁的城市记忆与特点。这座城市接受每个外来者,包容每个在这里用温暖声音和无尽梦想守护它的人。

阅读

推荐

《安曼的秘密:城市记忆实勘》

穆罕默德·艾布·阿里达著

约旦空间出版社

穆罕默德·艾布·阿里达的作品《安曼的秘密:城市记忆实勘》详细描绘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安曼,包括其自身历史的物质文化遗存、历史人物及其精神价值、它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等等,诠释了这座城市文化资本的存在与价值。

作者艾布·阿里达实地探访了安曼居民日常生活中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无数构成安曼存续的要素,通过文献记录、历史证物、以及不同时期的照片,并记录了长期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大众记忆与口述,描绘了安曼的大街小巷、居民生活、甚至部落生活,读者们仿佛闲坐于古老的咖啡馆和餐馆、穿梭在贝都因人喧嚣的集市中,老城区保留了这个城市最传统的记忆,新城则展示了它当今的力量与雄心。作者详述了安曼自19世纪初以来的地理风貌、发展扩张经过、以及人口变化,直至成为约旦首都,并拥有了超过万人口。

阅读

推荐

《回到卡萨布兰卡》

福阿德·艾尔维著

萨格出版社

卡萨布兰卡,又名达尔贝达,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历史名城,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目前人口约万,拥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工业,有上千家工厂。城郊为富庶农业区,内陆腹地宽广,富有磷灰石等矿产资源。卡萨布兰卡平均海拔50米,气候温和,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季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

小说《回到卡萨布兰卡》年由萨格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摩洛哥作家福阿德·阿尔维,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小说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展现了现代年轻人焦虑的生活状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忽然间作出看似疯狂的决定——抛下一切,踏上寻根之旅的故事,在读者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阅读

推荐

《魅力与诗性之城:大马士革》

穆罕默德·库尔德·阿里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天国里的城市”大马士革,阿拉伯的古书中曾这样写道:“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这里有恢弘的倭马亚大清真寺、芬芳的大马士革玫瑰,这是一座“活着的最古老的城市”......

大马士革弥漫着历史的芬芳,漫长岁月为这座城市加冕无上荣耀,它是阿拉伯人眼中美的圣地:旖旎的自然风光,古老的特色建筑,富饶的诗歌艺术,这一切都被优美的辞藻编织在本书中。作者还探讨了大马士革在古代东西方贸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这座城市的传统风俗与手工艺技术。本书尽显大马士革的历史美、社会美、地形美。

阅读

推荐

《巴格达的苏拉夫小馆》

穆赫辛·穆塞维著

阿拉伯文化中心出版社

这是一座文化与诗歌之城,历经古巴比伦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辉煌,尝过战争与动乱的伤痛......古老的巴格达城里埋藏着许多秘密,坐在熙熙攘攘的咖啡馆里,仔细听听邻桌人茶余饭后的闲谈,探秘一段尘封已久的巴格达记忆。

苏拉夫小馆坐落于巴格达城拉希德大街的东头,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曾是巴格达文人骚客的聚集地,苏拉夫小馆就像一颗神秘的心脏,将血液泵向巴格达交织着希望与悲剧的生活。作家穆赛维通过真实存在的苏拉夫酒馆,将真实与想象、现实与虚幻编织在一起,历史在死亡中震颤,点亮了遥远记忆中爱的瞬间,燃起人们了对未来的希望。小说从地理和文化维度,在现实和想象上,以苏拉夫小馆为原点,用悲剧的怪诞手法勾勒出九十年代巴格达的全景图。一间小小的酒馆,折射了整座城市的图景,承载着人们破碎的梦。

阅读

推荐

《黎巴嫩辞典》

亚历山大·纳贾尔著

玛丽亚·杜维希、詹·哈希姆译

萨格出版社

亚历山大·纳贾尔的《黎巴嫩辞典》,收录了与黎巴嫩相关的两百多个词条,多达页,内容丰富多样,算得上简易版“百科全书”。既有对黎巴嫩情况的理性分析,也有作者的自身感受,可谓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部作品原由法语创作,后经玛丽亚·杜维希和詹·哈希姆翻译成阿拉伯语,经加布尔·杜维希审校,由萨格出版社出版。

这部辞典以首字母索序体例,收录了对黎巴嫩文化、文学、科学、地理、艺术等各领域杰出人物的介绍与评价,如纪伯伦、艾敏·雷哈尼等。同时按主题与出版年代对黎巴嫩小说作品进行分类简介,并涉及如黎巴嫩美食、电影等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展现了黎巴嫩人的思想面貌与文化生活。

···THEEND···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jd/187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