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马华恋

发布时间:2020/10/4 15:34:39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pf/a_4782744.html

中国人到阿拉伯,一般很难真正融入其生活,主要是文化差异大。所以一般来到阿拉伯的中国人,对阿拉伯人不怎么能亲近。觉得阿拉伯人虽然很热情,其实很功利,那热情没有渗透力。认为阿拉伯人的热情只是交际上的习惯,只是礼仪式的,对他们的热情不往心里去。

但我这里要说一个人,她是个例外,就是马华。

马华虽然是阿拉伯人,却很不像阿拉伯人,是阿拉伯人的特例。她的特别在于,她真心喜欢中国,真心对中国人好,好到你不把她当成外国人。她与中国人交往,首先没考虑对方是外国人,见到中国人,就像见到老家人,久而久之我们在情感上被同化了,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现在我们之间不会提起国别,也不会讲宗教文化特色,大家都是亲人,亲如一家。

我们不知吃了她多少次饭,都是无缘无故的。她不是有事找你而请你吃饭,不是闲得无聊时找你吃饭,而是在大概你想吃饭时候,在你想聚聚的时候,她就来请你。如果不是个特有心的人,或者如果不是一个天性就与你有缘的人,不是天生就爱中国人的人,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我没见过像马华那样爱中国和中国人的。我看到许多阿拉伯朋友说爱中国,爱中文,爱中国文化,但都没有马华那样真诚和热情。比如约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应该说是爱中国的了吧,应该是爱中国老师的了吧。但我们中国老师在这里教中文,他们认为中国老师的投入是应当的,能认真听中文课算是对得起中国老师了,绝不像我们中国学生对外教那样热情,当然也就不会像马华那样爱中国人。我到阿拉伯教书两年,只有一位学生请我们到她家作客,那还是位基督教家庭。

一方面吃人家的嘴软,我觉得不写写她,良心上过不去。另一方面我实在真的想写她,她太值得人去记忆了,对我们这些凡人是正能量。

马华这名字很中国。因为中国人在约旦留学和工作的姓马的多,所以她让自己姓马,为了跟中国人亲近。又因为他爱中国,所以取名马华。马华五十多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些,阿拉伯人都显老。

马华爱中国是那样真实。她对中国老师的亲热,对中国文化的崇敬,是从骨子里发出的,是你一见就能看出来的。男人一见她就想鞠躬,女人一见就想拥抱。

这当然是她把中国朋友都当成自家人,把中国老师当成自己的老师,看到中国人就像看到同胞了,由心而发感染了你。她说几天见不到中国人,心里就特别想念。中国传统节日她都清清楚楚,比如清明、端午、中秋、过年,到那天她必然有消息来。她会邀请中国人到她家聚会,说中国谈文化,我们虽然离家,却像找到了新家。

我们去得多了,心里过意不去。后来就坚持每次去不空着手,她也就盛情难却,我们心里也稍安些。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关系就更近了。

有时我们也请她来中国老师这里作客,我们一请她就来,每次答应都爽快。但她来你家,会拉来半车饭菜,还外带一个佣人,帮你烧饭洗刷。聚会结束,她会与佣人一起把客厅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走时还丢下一堆吃的喝的。有时她到你家转一转,四处看一看,下次来时会给你家补上一件两件家具,这却又是你急需要的,让你感激得两膝都发软。所以我们有时想请她,又怕请她,每请她一次,就欠她一次。其实这就是中华礼仪。遇到马华这样的人,无论你是怎么样周到的人,都显得局促。遇到马华这样爱中国的人,无论怎样高傲的中国人,都变得谦卑起来。

你若到她家作客,她会把你当贵宾。家里收拾得像招待国宾一样,吃的喝的自不用细讲,国际味加中国味,很少是阿拉伯味,连背景音乐都是中国的。尽管都有佣人下厨,有时是两三个佣人,她仍然亲自摆盘。吃饭时亲自让菜,一筷子一筷子给你夹菜,一匙一匙给你盛汤。这时她就是个佣人,她自己几乎不吃,一切时间都献给你,一切方面都照顾着你。用完饭了她一定不让我们收拾,把我们赶到沙发落坐,请到阳台上看风景。她汉语还不流利,但一看你坐在一边,就走过来和你聊天,绝不让你寂寞。有时我们不说话,静静地听着高山流水,江南丝竹,她凝思的神态也是入品的。

也不知在她家吃过多少次饭,也不知她亲自用车接送了多少次。每次都提前一天两天,小心翼翼地问老师:明天有没有空呀,到我家来放松放松吧。如果答应了,她就乐滋滋地去准备。准时开车来接,用餐完了,送你到家门口。即使我与董老师的楼就相邻,她也坚持送董老师到楼前后,再踩一脚,把我送到门阶前。

你可能认为这是阿拉伯人热情好客的天性,或者认为是伊斯兰教养育了她。我觉得与阿拉伯人无关,跟她的宗教也无关,是她这个人特别。

她虽然是阿拉伯人却对阿拉伯人的一些禀性颇有微词,她虽然生活在伊斯兰教氛围里却不信仰伊斯兰,也不信仰基督教。她信奉一种新的城市宗教,是她用时光慢慢去发现的,是她去找宗教的,而不是宗教来找她的——像伊斯兰教,所以她的宗教就是她自己。

我有一次问她,为什么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她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爱中国,直到她信了一种宗教。那宗教的导师告诉她,她前世是中国人,此前很多世都是中国人,曾做过中国王妃。这下子她爱中国就找到证据了,爱中国更加义无反顾了。那个宗教还告诉她,中国养育了她的灵魂,她今生的情仍然在中国。因此她离不开中国人,依恋中国人,保护中国人。

我研究了一下这个宗教,与佛教理论有些相通。她就跟我讨论佛教,询问一些佛教知识和修行方法,对藏密的印和咒异常兴趣。她跟我讨论宗教时十分投入,周围的人和事都丢到一边去了,乃至天地都不存在了。我看她金发顶上似乎闪烁着发自天国的亮光,这时我看到她的爱、佛陀、中国文化,是一体的。

她爱中国从而爱与中国相关的一切美好事物,用自己的宗教把这些串连起来,把中国和阿拉伯串连起来,把地上和天上串连起来,把此世与来世串连起来。这时候我就特别感恩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后还在帮助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介绍国外朋友,让我们在异乡能找到灵魂上的伙伴。这个价值一定是核心价值,值得后人认真对待。

对马华而言,不是某种宗教的道理吸引了她,而是她的本有爱心遇到特定宗教,在相互吸引中产生共鸣,我们也在共鸣的波光里。所以她信教是假,甚至爱中国也是假,她是爱上这些事物的内部事物,中国文化只是个形象代表。所以她是借宗教实现自身,借中国复活灵魂,借中国朋友证明每天的意义。

文化或宗教,在马华这里变得特别真实。我觉得是她成就了宗教,成就了某种“天下大同”的生活形式。

大家可能觉得马华有点傻,傻到相信宗教的一些玄幻事,傻到有些神秘主义。但马华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曾经是风云人物。

她刚去世的父亲是大银行家。在她还小的时候,父亲带她几乎走遍了世界。马华由此懂得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在美国、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多个国家生活过,有美国绿卡,两个女儿也是美国藉。

她的前夫是约旦首相的儿子,她说那时结婚宾客有三千多,当时举国欢庆。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离婚了,她开始自己创业。说到情深处,她便流泪。

许多中国人知道马华大方好客,也乐于跟马华做朋友。其实没有几个中国人真的知道马华,知道马华的情感,她的灵魂深处,她的事业状况,她的经济处境。只有很少几个朋友知道马华的烦恼,见过她的眼泪,真正地在拥抱过她。所以一般中国人眼中的马华,与马华的实况有差距,有时差距大得你不认识她。不过若中国人抱着祖先的优良传统,懂得礼尚往来,懂得将心比心,都会让马华感动欣慰,让马华健康快乐,从而也是让我们都健康快乐起来。

马华在安曼郊区有一片庄园。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她都会请我们去玩。我们答应她,她就高兴,准备得十分充分。她领着我们在庄园里看看绿色,望望落日,走走那里的水库、马场。坐在马华的庄园里,我爱看那远山尽头的夕阳,是那样的柔和慈祥。躺在马华的扶手椅上,像是回到了故乡。

马华像是我们的保姆,又像我们的亲人,知道我们的作息,把握了我们的张驰,比我们的主管领导要体贴得多。像马华这样的爱我们,很轻松就能领导我们。

每位中国老师离任回国,她都依依不舍得。但一拨一拨的中国老师来了,又走了,马华就一次一次地心痛着,留恋着。

这次董老师她们回国,马华要送她们到机场。但董老师坚决不要送,怕马华在机场会哭,怕马华伤心欲绝。

在,读懂阿拉伯

三姑娘的故事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精神游牧

阿拉伯政治的两个堂兄弟

阿拉伯民族离心病

阿拉伯的家族主权

戴安娜说派对

阿拉伯经济

米底巴镇的三教

祛偶像的艺术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音乐

地上的家园

留住传统的家园

窗外是大漠

宁静的居住精神

自上而下的等级建筑

阿拉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阿诗玛说中国怪现象

贵族范

我们的礼仪在阿拉伯

阿拉伯的圈子

面子工程

场面文化

什么是土净

洁净的功修

香风阵阵

阿拉伯的婚礼

神圣的隔离

学校里的隔离

阿拉伯学生中文作业照贴

约旦大学生考试

阿拉伯课堂啥乱样

大学没有“三好”学生

天堂校园

没有铃声的校园

大学是文化休闲

阿拉伯校园男女之妨

我的阿拉伯校园

阿拉伯的雪

出外国靠朋友

探访难民孤儿村

难民学校的呻吟

探访叙利亚散居难民营

我不想要很多老婆

多妻制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妇女生活的某些影响

阿拉伯妇女戴头巾穿长裙怎么游泳

自我洞穴中的阿拉伯妇女形象

黎巴嫩时光

黎巴嫩唐教授

阿拉伯茶闲风光

阿拉伯办公境界

水烟时光

主道时间

时刻荒无

月亮时间

双性人

自由的牧歌

三角区一板斧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

“好土(ProfessorHFM)”原创文章均获得授权,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韩凤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s/188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