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历史 >> 知青游踪以约行之完结篇旅程,结束在
旅程,结束在“多元”的回放中
李惠生
两周的匆匆旅程,在我的旅历中是时间不长的一次,但却是所见所闻最为多彩、所思所想最为丰富也最为难忘的一次。
走到最后一站的安曼,当目睹新老城区的强烈反差,我的脑海里又蹦出了“多元”二字。刚刚过去的各种片段,又象过电影似地倒着带,跃动地回放着——
大自然的美、建筑的美、艺术的美……,最直接呈现出多元魅力的,是各种艺术形式的视觉冲击。在被开发的景点里,在不经意的遇见中!
▼惊喜就在拐角处
▼谁能想到这样的遇见,竟是在离戈兰高地不远的山乡里,一个洋溢着现代风的艺术村—采法特。
▼现代艺术的流行,并未将传统艺术淹没。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马赛克工艺,至今仍在迦南地上盛行,那些马赛克壁画、地面,不仅存在于古建古迹中。在约旦的“马赛克小镇“马达巴,我们见识了这门古老工艺的传承。
也许,我们对于多元艺术见怪不怪,但在三教如此纠缠的迦南地上,居然还存在着这么个独立其外的巴哈伊教,这是最令我意外的“多元”。
孤陋寡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教名。据说巴哈伊教是个独立的一神论宗教,该信仰认为曾存于世的九大宗教都来源于同一上帝,只是上帝在不同的时间派遣了不同的“教师”去不同的地方传道。该教在世界上的教堂寥寥可数,而以色列海法的这个,是全世界巴哈伊教务的管理中心。最初是为了埋葬被奥斯曼帝国处决的创始人,现在已成为巴哈伊教圣地,就像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会朝着麦加的方向朝拜一样,巴哈伊教的信徒也会朝向海法。
教堂背靠着有“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尔山麓,呼吸着地中海的湿润海风,创始人陵寝的主建筑被各种花草树木层层包围,所以俗称巴哈伊花园。
因为该教不接受非信众的资助,所以景区没有门票不售卖纪念品,花园义工服务也全部是志愿者免费提供。站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圣洁的美,是此程参观宗教圣迹中最为独特之处。
▼整个花园布局以主建筑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延伸出19级巨大的平台式阶梯,自山脚至山顶绵延数千米,很美丽很壮观!
▼站在山顶俯瞰,花园与远处的地中海及海港连成一片。
▼那个金色穹顶就是创始人陵寝
“多元”的种种交织,往往在城市中体现得更加错综复杂。象耶路撒冷的不同城区划分、安曼的新老城区强烈对比,是那样的令人不可思议。
穿行于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感叹于这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小老城,竟分成了犹太、基督、穆斯林和亚美尼亚四个城区;感叹于不经意间就穿过了不同区间,从嘈杂拥挤、琳琅满目的阿拉伯人的街市,到整洁精致的犹太人商区,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便泾渭分明;感叹于一个圣墓教堂,居然由罗马天主教等大大小小的几个教会一起管理及使用,复杂到连一个梯子都不能随意搬动……听着都让人头大的凡此种种,就这么长期的在这块土地上多元并存,似乎每一层沙土都能找到对应的人群。
▼耶路撒冷四个城区分布图(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个城门进去,都对着不同族群聚居的区域。
▼但穿行于小街小巷,就不知道走在哪个区,遇见的是什么族的人?
比之耶路撒冷,约旦首都安曼的繁荣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之前一路的印象,约旦不太发达甚至不乏贫穷落后。曾震撼于她原始荒凉的大自然旷世之美,惊艳于她遗世独立的古迹保存之全,却想不到她的首都是这样的时尚而充满活力!
新老城区的鲜明对比,给了我们旅程结束前最后的惊喜。
▼老城区熙熙攘攘的街道中,保存完好的古遗,与鳞次节比错落有致的房屋遥相呼应。古老山城的前世今生,在这里竟是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
▼新城区高大上的样子
▼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时尚购物城
▼清真寺也很现代感
多元共存,当是如此;多元共生,生生不息!正是这种种的“多元”,给了我们一个有着种种色彩、充满种种可能的迦南古地,也给了我们更多看世界的角度。
▼最后,看看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一个个笑脸,衷心祝福他们!再次谢谢朋友们的一路陪伴和鼓励!
▼我们在一起
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以约之行(一)沙漠变绿洲
------
以约之行(二)美丽的海岸
------
以约之行(三)历史与遗迹
------
以约之行(四)历史与文化
------
以约之行(五)硝烟依然未散去
------
以约之行(六)无声的呐喊
------
以约之行(七)风中的哭泣
------
以约之行(八)走在圣经故事里
作者简介
李惠生,潮州老知青,年上山下乡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团(现海南农垦新星农场),后调往团、师、兵团文艺宣传队工作。年读书后在广州从事平面设计、广告策划工作。
作者在巴哈伊花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