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历史 >> 盘点哈佛大学里流传的几个小故事,读懂了帮
哈佛心理学教授艾伯特曾经讲述过两位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保罗和汤姆,同时得到了一份工作:将其他村子河里的水挑运到本村广场的水缸里。开始时,两人的工作流程相同,即提桶、河边打水、送到水缸,然后村民们付钱,一桶水一分钱,提得多,赚得多。对于这份工作,汤姆感到非常满足,他的未来规划是每天打水、领钱、攒钱、买房子。然而,保罗却认为这份工作糟糕透了,即使每天脚不沾地,又能赚多少呢?他建议挖管道,直接将水引到村里。汤姆却认为这是个馊主意,他非常享受每天挑水、领钱的日子。接下来,保罗把时间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挑水,另一部分用来挖管道。从铺设管道的第一天起,保罗能赚到的钱就变少了,汤姆也整天嘲笑他。然而,等到管道竣工,水直接引流到村里后,汤姆却傻眼了,因为这时他彻底失业了,没人需要他提水运水了。而保罗呢,凭借管道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的人,注定会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天地里。只有学会提升自己的眼界,站在更高层次看问题,才能跳出眼前的局限,懂得做长远规划,实现人生的逆袭。
在《哈佛图书墙上的训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三个乞丐蜷缩在华盛顿街区的墙角。他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怎么吃过东西了。第一个乞丐骄傲地讲述了他过去靠着10万元起家,杀入股市中,曾经辉煌时资产上千万。如果不是遇到了一场金融风暴,股市大跌,那么他的身价现在可能都过亿了。第二个乞丐打断了他的话,告诉他自己不要再去吹嘘过去的辉煌,而是要思考未来。他计划先……第三个乞丐听到这里,没有说话,而是独自去寻找食物。因为他知道,如果再找不到吃的,他自己可能就很难撑过今晚。第二天,当第三个乞丐找到食物回来的时候,发现那两个乞丐都已经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三个乞丐代表了世间三种人的结局:一种人活在过去,一种人活在明天,一种人活在当下。活在过去和明天的人,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空想,最终拖累了自己,把当下的日子过得一团糟。唯有活在当下的人,才能过好这一生。正如曾国藩所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学会保持一个好心态,拿得起放得下,不沉溺于过去,不焦虑于未来。让自己在这繁杂的世界中,平心静气,忠于当下。当你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你想要的未来,终会与你不期而遇。
哈佛大学的校徽上,印着一个英文单词:Veritas,意思是“真理”,哈佛的最高教育理念就是与真理为友,不断完善自身。数百年来,哈佛像灯塔一样,始终用精辟透彻的教育哲学,指引着人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