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元首来了第三帝国的兴亡

发布时间:2021/4/28 22:58:55   
北京的最好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元首”来了

年夏天,这个冉冉升起的青年煽动家因其天才的演说才能,组织才能和宣传才能毫无悬念地取得了党的领导权。在此过程中,他让他的同志们第一次见识了他的无情和精明战略头脑,这也是他后来政治生涯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本钱。

初夏时分希特勒来到柏林,并和北德国的国家主义组织在国家俱乐部会面,这里是他们的精神司令部。希特勒此行目的是评估纳粹党跨出巴伐利亚向全国发展的可能性,这次会面也许可以给纳粹党联系几个盟友。他一离开慕尼黑,纳粹党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就试图夺权,因为对他们而言希特勒是在过于独裁了。他们联系了一些南德国意识形态接近的党派做同盟,特别是总部在纽伦堡的德国社会党,党魁是尤里乌斯.斯特莱歇尔,此人是个名声不佳的极端反犹主义者,也是和希特勒旗鼓相当,令其相当头疼的对手。委员会的委员们认为如果纳粹党和这些党派合并,那么这些党派原来的野心勃勃的领导人会压缩希特勒在党内的独裁空间。

感到党魁位置有不保之虞的希特勒火速返回慕尼黑来阻止这些“愚蠢的疯子”(《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如是称呼他的这些同志们)的阴谋。希特勒提出推出纳粹党,委员会很快意识到这对于刚有点起色的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希特勒不仅是党最优秀的演讲家,也是最优秀的组织家和宣传家。他甚至还是募得大部分赞助的人—一方面他在集会演讲募集大众的小额捐款,另一方面他还有其他资金来源,包括军队。如果希特勒离开,这个刚暂露头角的小党将四分五裂,于是委员会不接受他的退党。希特勒马上要求其他委员递上降书顺表,加强他的党内权威,他提出要成为党内唯一领袖,拥有独裁的权力,废除委员会,并且停止和诸如斯特莱歇尔之流合谋的小把戏。

对委员们来说,这要求似乎有点过分。在党的创始人安东.德雷克斯勒带领下,他们撰写了一些控诉独裁者的文章并把它们编辑成册四处散发。希特勒还从未面对过来自党内高层的严厉指控,这些人毕竟掌握他的性格和行事方式的第一手资料。

对权力的贪婪和个人野心使得赫尔.阿道夫.希特勒结束六周的柏林之旅返回了慕尼黑,柏林之旅的目的他并未向党中央汇报。他在某些神秘势力的支持下,开始企图分裂党中央领导层,这无疑合了犹太佬及其朋友的意。希特勒把党当成其实现肮脏个人目的工具的企图已经昭然若揭,如今他又觉得是时候绑架委员会从而可以让党走上另一条路线了。几天前,他给党的中央委员会下了最后通牒,他要求唯一完全的独裁权力,并要求所有委员,包括本党创始人兼领袖—锁匠安东.德雷克斯勒在内,都要退休…

那么他要如何继续竞选呢?他会象犹太人那么干。他扭曲了所有事实…国家社会主义!一定要留意这些铁一般的事实!不要犯错误。希特勒是个煽动家…他认为只要鼓动自己的如簧之舌就可以…让大家相信一些彻头彻尾的谎言。

尽管含有荒谬的反犹言论(希特勒行事作风如同犹太人),这份控诉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实,然而它并未带来预料中的风暴性的效果。希特勒起诉了小册子的几个作者,而德雷克斯勒本人,则在某次党内会议上公开道歉并驳斥了这本小册子。事态自此扭转,委员会被废止,希特勒被授予党主席的职位并得到了他要求的独裁权力。颜面尽失的德雷克斯勒成为党的名誉主席且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按照海登的说法,这是一场保皇党对于圆头党的胜利。不过事实不止于此。年7月,很快“领导权原则”就成为纳粹党的法律,之后它也是第三帝国的法律。“元首”一词在德国出现了。

“领袖”马上开始改造纳粹党。因为希特勒觉得斯特恩克瑙阴暗的地下酒窖“像个地下金库而不是办公室”,所以党的办公室搬到了一家位于康内利乌大街的酒店。这里宽敞明亮,首先,党办公室贷款买了一台旧阿德勒派打字机,接着,保险柜,文件柜,各种家具,电话,以及一位全职受薪秘书逐步装备起来。

资金也开始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年前,年12月,党收购了一家严重负债的报纸,《人民观察家报》,该报主要内容就是贩卖反犹谣言,一周双刊。收购价格是马克,希特勒对资金来源严格保密,不过众所周知钱是军方给的。具体来说,埃卡特和罗姆劝说里特.冯.厄普少将出了这笔钱,后者是纳粹党员也是罗姆在国防军中的直接上司。这笔钱最可能的来源是军队秘密军费。从年初开始,《人民观察家报》变成了日报,这样希特勒就有了比其他德国政党更加优越的本党思想的宣传阵地。一家政治日报的运营需要更多的钱,这样除了本党那些草根无产阶级支持者的捐款就不够了,必须要有更多的来源。海伦.贝克斯泰因夫人,一个富豪钢琴商的太太,就是纳粹资金来源之一。贝克斯泰因夫人第一次见到希特勒就这个煽动家顶礼膜拜,邀请他在柏林期间就住贝克斯泰因家,并为他安排了几次派对,好让他结识一些富翁,她自己当然也大笔给纳粹党捐款。《人民观察家》报还有另一位女性金主,杰特拉德.冯.塞德里茨,一位波罗的海人,她是几家生意兴隆的芬兰造纸厂的股东。

年3月,一位哈佛毕业生,恩斯特.(蒲圻).汉夫丹格,给纳粹捐了美元,用于其支付《人民观察家》报的分期贷款。汉夫丹格出生于一个慕尼黑富裕家庭,家里有一家艺术出版社,母亲是美国人。当时德国通货膨胀非常厉害,这笔美元兑换成马克是很大一笔钱,对于纳粹党和它的报纸都相当重要。作为希特勒的好朋友,汉夫丹格不仅给纳粹提供金援。事实上,汉夫丹格家是慕尼黑上流社会中第一个接受这位爱和人吵架的青年政治家的。当然,作为希特勒的好朋友,汉夫丹格后来也做了纳粹外媒部的部长。汉夫丹格长相古怪,动作笨拙,思想浅薄但谈话颇为风趣幽默,他还是个钢琴鉴赏家,在此后的很多个晚上,甚至在他的挚友希特勒来到柏林之后,有时就是在他与笔者和一群其他记者聚会时,因为元首的突然召见而中断聚会匆匆而去。听说那是因为元首喜欢听他的钢琴演奏—他确实是个钢琴家—他讲的笑话还可以让劳累了一天的元首放松心情,情绪高涨。再后来,这位古怪但绅士的哈佛生,就会象其他很多元首的早期密友一样,为了性命远遁他国。

大部分后来希特勒最重要僚属当时已经入党,或者很快就要入党。年,鲁道夫.赫斯入党,他是个定居于埃及的德国批发商的儿子。赫斯在埃及出生并长到14岁,然后回到莱茵兰地区上学。一战期间,他最开始也在李斯特团服役—但他不认识希特勒—后来他两次负伤,最后成了飞行员。战后,赫斯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经济学,不过显然他用了太多时间去传播反犹小册子以及与各种武装团伙斗殴,最后他在巴伐利亚流落街头。年5月1日,他积极参与了推翻苏维埃政权的战斗,并伤了一条腿。一年后,他听了一次希特勒的演讲,并为后者的口才所折服,就加入了纳粹党。很快,赫斯就成为希特勒的密友,全心全意的追随者,他还成为了希特勒的秘书。赫斯向希特勒推荐了一位前将军,现大学教授,卡尔.豪斯霍夫的地缘政治学理论。

赫斯的一篇获奖论文,名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德国重回光荣》,是他能够打动希特勒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权威丧失殆尽的地方,只有人民的代表才能再度建立权威…这个独裁者在人民中扎根越深,他就会越了解百姓的疾苦,工人阶级会更信任他,他在这个充满力量的阶层中获得最多的支持者。他本人和大众不需要有什么共同点;和所有伟人一样,他是个完人…有必要时,他不会畏怯杀戮。重大的事务总是用铁和血决定的…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会毫不犹豫地处罚他最亲近的朋友…他制定的法律必须坚苛如铁…如有需要,他可以为了军队放弃老百姓…22

希特勒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年轻人招至帐下。赫斯描述的还不是当下的希特勒,但确实是希特勒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且他确实成为了那样一个人。赫斯总是表情严肃,工作勤奋,但他显然不是个特别聪明的人,他还总能够用他狂热的头脑想出一些看起来更加狂热的念头。差不多一直到希特勒的末日来临,他都是希特勒最狂热的崇拜者,也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而且是纳粹高层中少数未被疯狂的个人野心吞噬的人。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被称为纳粹党“知识分子领导者”,也被认为是个无可置疑的“哲学家”,其实也是个天资平庸之辈。某种程度上罗森堡应该算是俄国人。和很多俄国“知识分子”一样,他是波罗的海德国人后裔,父亲是个鞋匠。他年1月12日出生于爱沙尼亚雷瓦尔(现塔林),年起,爱沙尼亚就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他的学业也是在俄国而非德国完成的,年罗森堡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建筑专业。他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一直在莫斯科生活,而且根据其政敌的说法,他一度考虑加入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革命者。不过年2月,他回到了雷瓦尔,并在德国军队占领雷瓦尔后志愿参加德军,他当时的国籍就是“俄国”,最后,年底,罗森堡设法来到俄国,并在白俄罗斯流亡者中表现活跃。

罗森堡后来遇到了迪特里希.埃卡特,通过他认识了希特勒,并在年底加入了纳粹党。一个考不上建筑学校的人显然会对一个握有建筑学正式文凭的人印象深刻。希特勒不仅惊叹于罗森堡的“学识”,也赞赏这位波罗的海青年的极端反犹和反布尔什维克。年底,埃卡特去世后不久,希特勒任命罗森堡为《人民观察家》报的编辑,并多年支持这个糊里糊涂,头脑不清,且见识浅薄的“哲学家”作为纳粹党的知识分子精神导师,并让他掌控第三帝国的外交政策。

和鲁道夫.赫斯一样,赫尔曼.戈林也是在战后以学习经济学为名来到慕尼黑,并因折服于阿道夫.希特勒本人而加入纳粹党的。戈林是个超级战斗英雄,著名的李希霍芬战斗机中队最后一任中队长,大蓝徽十字勋章获得者(德国最高级战斗勋章),他显然比一般退伍军人更难适应作为普通人的和平文明生活。战后他先为一个丹麦公司开飞机,后来又跳槽到一个瑞典运输公司。一次戈林载埃里克.冯.罗森伯爵回他位于斯德哥尔摩郊区的领地,并在他家里做客,在这里,他爱上了罗森伯爵夫人的姐姐,一位著名瑞典美人,卡林.冯.坎佐,她娘家姓福克男爵。卡林当时已婚,身患癫痫,还有个18岁的儿子,这段爱情显然困难重重。不过最后卡林还是成功离婚,和这位年轻勇敢的飞行员终成眷属。因为种种原因,她和新婚丈夫来到了慕尼黑生活,在这里他们生活很高调,戈林也开始了在大学的学习。

这种太平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戈林在年认识了希特勒,并加入纳粹党。他大量给纳粹党以及希特勒本人捐款,还亲身投入和罗姆一起组建冲锋队,一年后,他被任命为冲锋队指挥官。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早先默默无闻的人员进入纳粹党魁身边的小圈子,他们大多名声不佳。马克思.安曼,希特勒在李斯特团服役时的第一个军士长,个性粗野但长于组织,成为党营事业和《人民观察家》报的经理。上任后他很快搞来了订单。乌尔里希.格拉夫,业余摔跤手,屠夫学徒,著名打手,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而数年间唯一被允许为希特勒拍照的“御用摄影师”叫海因里希.霍夫曼,他是个瘸子,对希特勒有着狗一般的忠诚,善于理财,最后他成了百万富翁。另一个著名的打手叫克里斯蒂安.韦伯,此人是个马贩子,早先的职业是为慕尼黑低等酒馆看场子,健壮善饮。赫尔曼.安舍也是在这段时间成为希特勒近臣,他的演讲水平接近元首,他在《人民观察家》报上的反犹文章是该报的一大卖点。他并不讳言他有段时间靠吃多名情妇的软饭生活。安舍还因常常黑函勒索而名声不佳,他甚至会威胁爆持不同意见的本党同志的黑料。因此党内老一辈,正派人士都欲除之而后快,强烈要求将其开除出党。希特勒驳回了他们的要求,“我知道安舍不是好人,但他还有用。”23这就是希特勒对于核心幕僚的态度,不论过去做过什么—甚至不论现在在做什么。杀人犯,皮条客,变态同性恋,瘾君子或者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暴力狂,只要他们对希特勒有用,那就没有分别。

例如虐待狂尤里乌斯.施特莱歇尔,希特勒几乎到最后还在重用。他是原来是个小学教师,且声名狼藉,但到年间一直是希特勒核心幕僚,此后才慢慢退隐。此人以男女关系极度混乱闻名,据他自己吹嘘,他曾经敲诈过上百个情妇,此外他还是个狂热的反犹主义者并因此致富。他臭名昭著的《前锋》周刊,主要内容就是编造犹太人性犯罪和犹太人“连环杀手”的故事;其猥琐程度一般纳粹党人都不能接受。施特莱歇尔是个知名色情作家。后来在其权力中心纽伦堡,他被叫做“法兰克尼亚的王”,他的话就是法律,如果有人胆敢反对,那么等待此人的就是牢狱和酷刑。在作为战犯被押上纽伦堡的被告席之前,他总是手持皮鞭或者腰挂皮鞭,狞笑着吹嘘自己如何无数次地鞭打自己的囚犯们。

以上就是在成为这个诞生过路德,康德,歌德,席勒,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伟大国度的独裁者之前,集合在希特勒身边供其驱策核心幕僚。

年4月1日,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的那一天,希特勒永久退出陆军。从这一天起,他全心全力为党奋斗,并至死都没有领过一分钱薪水。

可能有人会问,他以何为生呢?他的党员同志们有时也会有此疑问。在年7月间试图夺权的委员会委员们在小册子里直白地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及他以何为生,以及他之前的职业,他总会马上火冒三丈。至今他从未回答过这个问题。所以看起来他并非问心无愧,尤其是我们知道他在和各种女士的交往中自称‘慕尼黑之王’,经常一掷千金。”

后来,在希特勒状告小册子诽谤的诉讼中,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法庭上,他答道:“为本党演讲我不收报酬,但为其他组织演讲…我自然是收费的。我每天轮流和不同党员一起午餐。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党员同志也给了我进一步的资助。”

这很可能非常接近事实。希特勒的那些有钱朋友,例如迪特里希.埃卡特,戈林,汉夫丹格无疑会“借”钱给他付房租,买衣服,吃饭等等。他在物质上的要求显然不高。直到年,他还租住在伊萨尔河畔蒂尔施大街中低级街区的一处两室公寓中。冬天他总穿一件旧的军用大衣—后来这件大衣也出现在德国人非常熟悉的大量照片中。夏天,他总穿一条巴伐利亚式的皮短裤。年埃卡特和安舍凑巧安排夏天希特勒和朋友们在贝切特斯花园的普拉特霍夫酒店疗养。希特勒立刻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山乡;后来他就在此地盖了一个巨大的乡间别墅,博格霍夫,他本来要以此为家的。战前,希特勒在这里渡过了不少时光。

当然在年到年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确实没有过多休息和娱乐的。希特勒需要建立一个政党,同时还要控制住身边那些对他既羡慕又妒忌,且和他一样野心勃勃的同事。纳粹党不过是巴伐利亚多个试图吸引公众注意和支持的右翼政党中的一个,而且全国范围内这样的政党就更多了。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那一段时间有一连串的事件,形势也有太多的变化需要观察,评估,处理。年4月,协约国给德国开出了战争赔款的账单,亿金马克—亿美元—德国人对此马上激烈反应,他们根本付不起。当时金马克对美元的汇率是4:1,很快就下跌;年夏天,跌到75;一年后,马克兑1美元。艾兹伯格年8月被谋杀。年6月菲利浦.舍德曼也遇刺,他是宣告共和的社会民主党人。同月,6月24日,外相拉特纳在大街上被枪杀。这三起暗杀事件的凶手都是极右翼份子。摇摇欲坠的魏玛柏林政府最后通过了一个保护共和的特殊法律,目的是严惩政治恐怖主义。柏林要求不可计数的武装团体解除武装,还要求政治犯罪行为。当时巴伐利亚政府首脑是温和的莱兴菲尔德伯爵,他年替代极端主义者凯尔主政巴伐利亚。莱兴菲尔德伯爵很快发现要和柏林政府保持一致非常困难。当巴伐利亚政府试图执行反政治恐怖主义法令时,该州的右翼团体,一起密谋推翻莱兴菲尔德然后长征到柏林去推翻魏玛政府,希特勒就是这些人中最有名的青年领袖。

年轻的魏玛共和国麻烦不断,极左和极右都在威胁它的存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ms/207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