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美食 >> 经典颐和园寺庙知多少
说起颐和园,我们都知道它是古代皇家园林,但是颐和园里有多少寺庙,估计很少有人说得清。且看“颐和吴老”老师为我们细细道来。
乾隆十五年,弘历为了给母亲祝寿,放弃自己不再耗费钱财物力建造园林的承诺,在畅春园和静明园之间以治理西海兴修水利为名,大兴土木建造了集南北风格、举世无双的大型园林-----清漪园。
由于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笃信佛教,所以弘历建造的清漪园主要建筑均与佛教和道教有关。
清漪园时期的主体建筑就是“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智慧海”,其东侧有:“慈福楼”、“转轮藏”。西侧有:“五方阁”、“宝云阁”和“五百罗汉堂”。
北侧山后中轴上是仿西藏桑耶寺建造的以“香岩宗印之阁”(也称三样寺)为中心的藏式佛教建筑群,包括:须弥灵境大殿、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色塔等。在四大部洲的东侧建有“善现寺”,西侧建有“云会寺”。
在万寿山的东麓建有“昙花阁”,花承阁的“莲座盘云”佛殿“多宝琉璃塔”,西麓湖边建有“五圣祠”。
为了体现“东文西武”的格局,在昆明湖东堤建有“文昌阁”关城供奉文昌帝君,万寿山西侧建有“宿云檐”关城,上供奉关帝。据档案记载,文昌阁南门外还有“喇嘛庙”一座,曾经有喇嘛看护。
另外在后溪河买卖街也建有“妙觉寺”和“花神庙”作为点缀。
在耕织图建有“蚕神庙”,在南湖岛建有“龙王庙”,绣漪桥北侧的凤凰墩上建有“会波楼”供奉三世佛。据说在现在颐和园东八所内曾经也有座“花神庙”尚未得到证实。
补充:清漪园时期的后山御道东侧还有赅春园建筑群,内有清可轩、“香岩室”、“流云阁”等建筑,其中香岩室内供奉佛像,流云阁内岩壁上雕凿有释迦摩尼和十八罗汉等;前山转轮藏西面“叠石”上也雕刻有佛造像。总之算起来清漪园时期院内就有寺庙庵观建筑二十五六处之多。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将清漪园几乎化为灰烬,这些佛教建筑也大多被毁(凤凰墩会波楼是道光年间财力不足难以维修而圮毁的),光绪朝重修颐和园时改变了万寿山主体建筑用途,一些寺庙庵观建筑也未完全恢复,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也陆续修复了一些寺庙庵观建筑。
目前颐和园现存的寺庙庵观建筑主要是:文昌阁(光绪)、宿云檐、龙王庙(光绪)、佛香阁(光绪)、智慧海、五圣祠(光绪)、云会寺、善现寺、妙觉寺(九十年代大修)、花神庙(九十年代大修)、蚕神庙(九十年代大修)转轮藏、五方阁(光绪)、宝云阁、多宝琉璃塔、香岩宗印之阁(香岩宗印之阁是光绪修建,四大部洲是八十年代重修)等十六处。
1、大报恩延寿寺
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只能从“万寿庆典图”中看到了。年被毁后光绪年慈禧在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遗址上改建为排云殿,后罩殿改为德晖殿,用于为自己祝寿的场所。
年大报恩延寿寺被焚毁:
排云殿
2、慈福楼
清漪园时期是座佛楼,也是帝后们到大报恩延寿寺拈香拜佛休息场所,建筑为两层五开间硬山顶,咸丰十年被毁后改建成介寿堂,也是嫔妃们的住所,内有一株乾隆时期的“人字柏”。
介寿堂五开间前出廊卷棚硬山的介寿堂
院内奇特的“人字柏”:
3、佛香阁
佛香阁清漪园时期的照片、绘画尚未见过,只有咸丰十年被毁后的残基照片,所以一般人看到的均是光绪年间慈禧重建后的。光绪时期里面供奉泥塑接引佛和阿难、迦叶,“文革”期间被毁,现在里面的千手观音是89年建国四十周年前从鸦儿胡同的弥陀寺运来,千手观音是明代之物,放在原有的须弥座上倒也较比般配。千手观音双手托的“化佛”是颐和园库存,但是在前些年被盗,现在的是赝品。
被焚毁后的佛香阁和现在的对比
光绪朝佛香阁内的泥塑佛像
现在的千手观音
4、智慧海
智慧海殿名来源于《无量寿经》:“如来智慧海,神府无涯底”,表示佛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是颐和园万寿山顶部最高处的一座宗教建筑。智慧海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擦擦"佛共有佛像尊。前檐门洞上方石匾“智慧海”,后檐石匾“吉祥云”。智慧海是琉璃歇山顶,正脊为琉璃游龙和祥云,一罗汉骑在游龙上,正中有三色小塔,两侧有巨大的琉璃吻兽,屋顶是双色琉璃瓦构成的菱形“棋盘顶”。
智慧海内供奉观音菩萨佛像,东侧供奉文殊菩萨,西次间普贤菩萨,东山还有韦陀铜像,北墙上有壁龛,内有佛造像。
智慧海前有一座三楼的大型琉璃坊,正面石匾额“众香界”,背面石匾额“祇树林”。
远眺智慧海
近观无梁殿
墙壁上的琉璃“擦擦佛”
擦擦佛
匾额:乾隆御笔
阴面匾额,乾隆御笔
智慧海正脊上的三色塔
吞脊兽
罗汉骑游龙,可惜罗汉手里的家伙事没啦
里面铜质的观世音
文殊菩萨
护法神韦陀铜像
北山墙壁龛上的佛造像
琉璃牌坊,阳面门额为乾隆御笔"众香界“
老照片中的智慧海和众香界牌楼
阴面“祗树林”
5、转轮藏
转轮藏是帝后们贮藏经书、佛像和诵经之所,由牌楼、“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二层佛楼(转轮藏正殿)和两侧的二层配亭组成。配亭分上下两侧,有四层木塔贯穿其中,木塔上摆放佛经和佛像,由太监在地下转动,象征诵经拜佛。
转轮藏这组佛教建筑在年免于大火,也是清漪园未遭火劫的不多建筑之一。
幸免于年大火的转轮藏:
现在的转轮藏
由牌楼进入
正殿“转轮藏”九龙边饰的斗匾
正殿为重檐歇山四攒尖勾连搭顶,上有琉璃福禄寿三星
正殿底层
四攒尖勾连搭屋顶和福禄寿三星
双层八角配亭
亭内转经塔
摆放经书佛像的转轮
年左右的转轮藏老照片,那时敷华亭已被烧毁尚未复建和现在相比
这是转轮藏“万寿山昆明湖”石碑和碑文(东西两侧的六首御制诗碑文没有照到。)
石碑阳面从上到下分别为:御制、钤印(乾隆御笔)和万寿山昆明湖
碑阴为乾隆御笔:万寿山昆明湖记
6、五方阁和宝云阁
五方阁和宝云阁其实为一组建筑。五方阁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佛教中有“五方五佛”之说,所以建筑群为一四方院落,五方阁在建筑群里位于正北的金刚墙之上,四角各有亭子一座,院落中心高台上建有亭子一座,称为“宝云阁”,这五座亭子分别代表了“五方佛”。不过宝云阁材质特殊,为全铜材质,所以俗称为“铜亭”。
五方阁下方的金刚墙凹槽处为喇嘛诵经时悬挂唐卡之处。
五方阁建筑群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宝云阁由于为铜质免遭一劫,不过宝云阁也历经劫难(可参阅我关于宝云阁的博文)。
被焚毁后的五方阁建筑群,仅存宝云阁
现在民初老照片,宝云阁窗扇已经缺失
同机位拍照对比
五方阁、宝云阁正面全貌
侧面全貌
五方阁
五方阁下面悬挂唐卡之凹槽
年左右的宝云阁,当时窗扇、纱扇还都在
现在的宝云阁
宝云阁牌匾
宝云阁铜质九龙“四样字”(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斗匾
宝云阁铜质九龙矩形匾
7、五百罗汉堂(清华轩)
现在颐和园的清华轩前身是佛教建筑----五百罗汉堂,是乾隆建造大报恩延寿寺时仿照杭州云林、净慈寺修建的,罗汉堂的平面为田字形,内供香面塑造的罗汉五百尊,罗汉大小30厘米至50厘米,罗汉堂东、南、西开三座门,南门“华严真谛”,东门“生欢喜心”,西门“法界轻微”。
东门外有三开间碑亭,内有御笔“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记”、“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和“西师诗”的卧碑。
南门外是八角放生池,八角池象征佛教的八功德水,池上上有接引桥。
罗汉堂毁于年英法联军的大火,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改为居所式的两进四合院,取名“清华轩”。清漪园时期遗物仅存八角放生池和卧碑。
清漪园五百罗汉堂我们只有从“万寿庆典图”中一睹真容了
它的布局结构和现在碧云寺五百罗汉堂基本一致
慈禧时期该做“清华轩”,此为清华轩垂花门
进门后的八角池和接引桥
这也是清华轩的一进四合院
这是二进四合院,正对的东配殿原来就是罗汉堂的东门“生欢喜心”,东配殿后面就是“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卧碑
清华轩牌匾,上面钤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这就是碑亭,内置乾隆御笔的卧碑
卧碑上的乾隆御笔“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洋洋数千文,都是乾隆写于丙子年(年)夏六月,时值五百罗汉已经塑好,乾隆语“五百相好成已久矣”,可见其对佛教的笃信。
碑文局部
局部局部
8、须弥灵境寺庙建筑群
建筑群是以西藏南山最古老的喇嘛寺院桑鸢寺作为规划设计的蓝本而建,坐南朝北。这组融合了汉、藏民族风格的特殊建筑在乾隆时期被统称为后大庙,由南北两部分组成。
北半部为汉式,它的殿堂布局按照中国七堂伽兰的传统规制,建筑始建时受地形的限制而省去山门、钟鼓楼和天王殿,仅有面阔九开间、进深无间的须弥灵境大雄宝殿和东配殿“宝华楼”和西配殿“法藏楼”。
南半部建筑为藏式部分,整组建筑的布置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和四色喇嘛塔,统称为四大部洲(其东南西北方向和实际方位是相反的,如南瞻部洲位于香岩宗印之阁北侧,现为山门殿,北俱芦洲在香岩宗印之阁南侧)。
年,须弥灵境建筑群全部木构建筑毁于英法联军大火(主要是须弥灵境大殿、宝华楼、法藏楼和香岩宗印之阁)。光绪时,由于财力等问题仅将原为方形三重檐庑殿顶的3层佛楼香岩宗印之阁改建成单层的佛殿,内供奉从前山大报恩延寿寺移来的铜质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将位于长方形碉房式平台上的单檐庑殿顶的南瞻部洲改建成山门殿,内塑哼哈二将。
文革时期香岩宗印之阁内的铜佛被毁,后卖与废品公司,八十年代重塑泥胎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当时也没有贴金,三世佛也没有背光,年大修四大部洲时三世佛和十八罗汉重塑金身,三世佛也安装了背光。
年四大部洲被焚毁后,香岩宗印之阁尚未修建的老照片
此时香岩宗印之阁已经修建
须弥灵境建筑群复原图
须弥灵境考古探查,探坑是须弥灵境大殿的柱基
复原立体图
西藏桑耶寺的乌孜大殿,此为香岩宗印之阁的蓝本
现在的四大部洲建筑群
香岩宗印之阁年里面塑像(年泥塑)的变化
年修补
年贴金
年安背光
现在
9、云会寺
云会寺坐落在颐和园后山四大部洲的西侧,与东侧的善现寺对称分布。云会寺建于清漪园时期,以香海真源大殿为中心,四角各有建筑,北侧两角各有一座佛亭,内供菩萨;南侧两角各有三开间大殿各一座,座南面北,前出廊,现在已全无。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此处建筑多数没有毁坏,只是毁坏了东南角的三开间大殿,怀疑为年冬季被所长许保之下令拆除用其木料烧火取暖了。这在我的博文“还原云会寺、善现寺部分建筑的史实”里有详细介绍,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ms/2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