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从事娱乐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预言了未来几年间中国娱乐业的发展主线:艺人的网红化,与网红的艺人化。
越来越多的艺人会开始战略性的向垂直品类大V转变,而一部分外形和表达条件都不错的垂直品类头部大V,将完成艺人化转型。
诚哉斯言,艺人积极投身社交媒体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比如在小红书中和代购们抢生意的美妆博主林允、勤奋更新B站的徐娇,以及玩抖音的关晓彤、汪东城,等等。
而更有趣的是网红艺人化,除了各直播平台的“一哥、一姐”们接代言、做广告、拿通告,仿佛和传统艺人没什么两样外,“创造”等网综节目更是将了“传统艺人”的军——这些从网红甚至是从粉丝堆里走出来的姑娘,不仅成为了艺人,更颠覆了艺人生产的路径。
传统明星的零和游戏
艺人为何要入侵社交媒体和垂直社区?
除了个人兴趣和表达放松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的传统娱乐领域流量已经趋近饱合。
无论什么咖位,在这个生态圈里玩的都是零和游戏。
首先,国内的优质影视综艺作品产量无法承载现有艺人量级规模,大量艺人需另寻内容出口。一年中优质爆款就那么多,而且不少坑位已经被先来者牢牢占据,新人更难出头。
其次,据不完全统计,年一二线卫视综艺的招商亏损率达到90%,高于年的80%。要知道,综艺节目的收益纯粹依靠招商,而随着相关节目数量的不断增长,艺人成本的居高不下,在整个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的同时,带来了节目利润空间的急剧缩减。
而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市场公关人士明显感觉到赞助商、品牌方的广告投放愈发看重转化率。
然而据CTR发布的年传媒市场趋势发布显示,头部内容资源将越发稀缺,现象级综艺节目其广告溢价率能高达到16倍。随着近年各个娱乐节目的冠名费飙涨,企业进行娱乐营销的性价比正不断降低。
所以,不少在品牌方有工作经历的人都会发现,金主将越来越多的钱投向社交媒体,起码这些投入产出更清晰可见。
既然头部秩序难以撼动,获客成本太高。降维去新的流量池抓便宜流量,获得娱乐版之外的曝光也就成为自然的选择。于是我们看到邓超逐渐变成段子手,韩雪成了科技公司的座上宾。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艺人明星,正越来越“没有明星样子”,迅速投奔网红之路。
网红的艺人化升级
在《奇葩说》出现之前,中国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是因为搞了几场辩论就自动成为艺人的。胡渐彪、邱晨、黄执中、周玄毅、马薇薇,在年之前都是驰骋辩论界多年但却只能边工作边保持自己的爱好的普通人。
图为《奇葩说》辩手们
风口里的这几个人,享受着明星的待遇,微博上有几百万的粉丝、通告满天飞、商业活动时不时会露个脸,俨然成为艺人。
同样,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的课程两年售出20多万份,累计卖出超过万元,成为一夜暴富和名副其实的网红经济学家。这个收入确实赶上了明星,在名人收入排行榜上,薛兆丰跟排名82的演员海青相当。
如今收入赶上明星的薛兆丰,更选择从北大离职,继续知识网红之路。不少中介公司已经给他开出了不低的出场费参考,想必这位教授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抱怨“北京的房子买不起”了吧。
当然,要说到网红身份进入到主流媒体舞台,并完成艺人化转型的,可能还是非Papi酱莫属。这位代言积家等大牌的奇女子,凭借视频脱口秀,一时风头无两。
最近,东南亚知名创投媒体TechinAs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jd/1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