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旅游 >> 在埃及舷窗和屋顶的金字塔
触而可及
撰文、摄影/原画册
CHAPTER1把自己丢在开罗城
1.1舷窗
我们终于出发了:从香港辗转曼谷,转机约旦安曼,飞往开罗。
对于厌恶长途旅行的人来说,这样数十小时的飞行确实恼人,然而对于我这种小时候喜欢趴在地图上,对着少儿百科全书上寥寥几笔介绍就浮想联翩的人来说,这简直不能更激动人心。我从小喜欢车窗,如果是到四川的火车旅行,三天三夜的慢车我也从不厌烦和吵闹,可以额头贴着冰冷的钢化玻璃不离不弃,看窗外壮丽的大山或百无聊赖的村庄飞过,哪里是长江嘉陵江,哪里是南岭隧道,哪里是湘黔线,哪里是成渝线,脑海充满了关于地理的信息,至偶尔被母亲“别舔”的提醒打断。我享受这种过程二十几年,并且一直认为这种行为就是我旅行欲的起点,尽管我总对外宣称自己这次出门是去见识,是去参观古城——有时候我们总需要给那些稍偏轨迹的行为一些政治正确的解释。
这是一次向西的夜间飞行,因此相对于地球来说我们追着太阳落山的方向,这一夜相当漫长。好在同伴也乐此不疲,我们趴在舷窗对着地球评头论足起来:你看那是曼谷的寺庙,那是印度洋,那么海边光亮的大城市一定是孟买,估摸着飞行时间看夜色中隐约的阿拉伯湾……其实这是儿时经历的增强版本。乘坐的是约旦航空的航班,机载节目里有了阿拉伯语的古兰经,这对于我们来说自然是天书。空姐深邃的大眼睛和乘客中相当比例带着包着头巾的妇女,以及菜单中再也不会出现的猪肉食物,提前预示着我们将面对的环境。
我们的行李几乎浓缩在了各自唯一的背包里,行程不定,只有大致的计划,并且会随着千变万化的各国对华签证政策调整。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去一个城市,什么时候去,以何种方式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去。这种不定带来的紧张,也许是激起我强烈旅行欲望的又一诱因。
天亮后再安曼皇后机场几小时停留后,便飞向近在咫尺的开罗了。此段航程的舷窗外更让我兴奋:沙漠就在脚下,似乎能感觉到地球的弧度。俯瞰沙漠,有一种特别的孤寂的、单调的美。这里的天的蓝更加深邃,黄沙蓝天,颜色对比,干净利落。安曼以西几十公里便是以色列,约旦和以色列以死海为界,再往西不远处便是圣城耶路撒冷。飞机起飞不久便能看见死海,本以为飞机会略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上空,从空中一睹耶路撒冷的容貌,可是飞机却由西转向南飞,绕过巴以领空再飞向开罗,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吧,毕竟下面就是”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再往前,窗外便是西奈半岛——埃及的亚洲部分。西奈的轮廓清晰可见,东侧是亚喀巴湾,西侧是苏伊士湾。过了苏伊士运河,便到非洲了。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死海……这些曾经只能在地理课本中遐想的名词,现在清晰地出现在飞机的舷窗外,似乎我能亲手勾勒它们的轮廓,这次飞行,给了我很不一样的“仪式感”。这是和儿时车窗外的山河村庄带给我的同样的幸福感。
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窗外满是沙漠,沙漠中赫然出现大片土黄色的建筑,密密麻麻,夹杂着似棕榈树的植物,我想那便是沙漠之城开罗了。
飞机飞过红海的亚喀巴湾
飞机飞过苏伊士运河上空。此时能明显看到亚欧的交接线
开罗郊区,尼罗河冲积平原景象
从开罗机场到吉萨途中
1.2屋顶的金字塔
接我们的是旅店的小二,一个典型阿拉伯长相的埃及男孩,微胖短腿,很是滑稽。
开罗第一瞥在他的车里车里完成:这座城市拥挤、肮脏,虽然有高架桥和有高速路,但都覆满厚厚的灰尘。不见一棵树,只是在经过尼罗河的时候,岸边有一些绿色。道路上挤着各色的车,但都很破,冒着黑烟。路旁的房子大多土黄色,或是砖砌没有贴面砖,显得简陋。
车窗外明晃晃的景象似乎是“中东符号”的正中下怀,它热烈,干枯,生疏,这太直接地撩拨着属于年轻背包客的荷尔蒙,哪怕希望前方穆巴拉克的残党还制造了一起爆炸案,我想自己都有冲动见证这一切。
就在破破烂烂的开罗居民楼宇间隙之间,远处突然出现了庞然大物——金字塔。第一眼见金字塔,竟然是在如此憋屈的角度,没有预兆,让我还来不及收拾心情去迎接这个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东西。不过,现实的旅行不正如此?
旅馆的名字叫做“金字塔景象”,是一间当地人开的家庭旅馆。如其名,旅馆就坐落在金字塔脚下的村子,正面就是金字塔。旅馆的老板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自己也懂英文,大概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做起了家庭旅馆的生意,挂在国际的酒店预订网上,接待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老板儿子自豪地将我们领到自家的露台上,胡夫金字塔群三座金字塔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近得超出我们想象。
胡夫、哈弗拉、门卡乌拉,胡夫金字三塔的名字。在我们旅行的第一天就真实出现在眼前,确实让人激动。从旅馆的露台望去,金字塔高大的身躯太有存在感。胡夫金字塔在西侧,正值傍晚时分,我们就眼见着太阳从塔身落下,留给金字塔一个漂亮的剪影。本来蓝得发指的天空,就一点点被染成金黄。只是偶尔的飞机云能打破天空的纯粹。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古王朝阶段的遗迹,亦是人类文明建筑史的发端,它代表的是人对形式,对空间,对秩序的最初认识。因此欣赏之并非需要去解读纷繁的装饰或空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那种最直接的纪念意义。这种意义不因时代和种族而异,是人的本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会被金字塔所折服的原因吧。
老板儿子指了指露台下右前方十几米的地方对我们淡淡地说:“喏,那就是胡夫金字塔的景区大门。”分明带着几分自豪。而后他又补充道:“快天黑了,就在旅馆呆着吧。村子里不安全。”我将视线从金字塔上转移到村子,密密麻麻的土房子和夯土墙,几位村民在墙角聊天,偶尔拘谨地走过几个黑纱阿拉伯妇女的影子。时不时有马车通过,飘来一股牲畜的臭味。
日落前,响起高亢的祷告声,那是男性高亢悠长嗓音。我极力判断这声音来自哪——原来是来自各家各户以及遍布全城清真寺的高音喇叭中,近处远处此起彼伏,划破眼前本来属于胡夫金字塔的完美画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群穆斯林抬着白色的棺材走过,悉悉索索不说一句话,像是到了安葬的时候。修建金字塔本来和伊斯兰教没有关系,那是属于古埃及的文明,却在现代出现在了同一个空间,夹杂着如今埃及这个国家的贫穷和混杂和时局动荡,简直就是“冲突”一词的完美诠释。
眼前的金字塔的剪影,脚下的村庄,耳旁高亢的伊斯兰教的祷告声,还有那群出奇安静地抬着白色棺材走过的穆斯林,以及新鲜的马屎味道,光怪陆离却又和谐地构成了我旅行第一夜的意象。
到达旅馆,已接近黄昏。胡夫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群旁的村子。
太阳完全落下,金字塔留下剪影。此时四周响起穆斯林的高亢祷告声。
作者原画册,摄影师,撰稿人。年iPhone全球摄影比赛(IPPA)人物类冠军获得者,年世界建筑节ArcaidImages摄影比赛”使用中的建筑“最佳摄影。擅长在摄影中观察和探索城市街道,建筑空间以及人们的活动。
近期摄影作品:《昭和拾遗》
选自豆瓣阅读专栏《触而可及》
触而可及
作者原画册
点阅读原文,追随作者在中东三国的脚步
豆瓣阅读,提供海量精品电子书、杂志和个人作者原创作品
希望能让阅读和写作变得充满生机、对人有益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y/1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