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学拍照的时候,见了什么都想拍,花花草草、路边老头、石板古镇、高楼大厦,但时间久了,心中不免有个疑问:我们究竟要拍什么?
照片其实记录的是自己的心境,当我觉得照片的内容需要更充实的时候,其实是我想打开自己的世界,当我觉得照片的本质不够精彩的时候,其实是我想改变自己的看法。
以约记
IsraelandJordan
图·文陈启迪
约旦其实是去以色列的前奏。艺术是用来丰富自己的内心的,我没有看过《夺宝奇兵》,对佩特拉这座城的印象仅存于《耶路撒冷三千年》里面那一段短短的描述,约旦在东罗马时期留下的大量遗迹足以证明当年的繁荣,吸引着我去一睹当年的车水马龙;穆斯林化的现代,也演绎着罗马到波斯的变迁,带领我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安曼大街)
11个小时的飞行,到达了号称七山之城的安曼,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三四层的石头房子,就跟新闻联播里面那样。直到广播里面响起了祷告声,我心里也突然一震:中东,我来了。
每到一处,总喜欢去拍一下菜市场,看着不一样的面孔、听着不懂的吆喝、扫过不一样的商品,总感觉这才有到了当地的感觉。
(安曼集市)
从安曼去杰拉什,在汽车站附近买吃的,第一次吃阿拉伯的食品之前还有点兴奋,掏出相机的时候还在想这小贩的英语如何,结果人家主动的就招了招手让我进到进里面拍,就这么感受到了中东人的热情,或许东亚面孔真的在这里很少见。
以前在各种书上见过的罗马建筑,到了杰拉什,终于见到了现实版,然而不止这些,来到这种真正的罗马时期留下来的城市,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不止是好看,这些建筑是真正的带有美学加功能意义的。
罗马柱出现在宙斯神殿和阿忒弥斯神殿,虽是残垣断壁却能感受到强大的神性,半圆形的罗马剧场从声学角度来说是不需要扩音设备能让整个剧场内都能听清楚,大型的广场直接告诉我,这里可以有上千人在这里狂欢,加冕大道两旁的立柱除了装饰更有引水之用,供应着城市景观,宏伟程度可见一斑。
到了夜幕下,古城的景观灯光在经过长时间曝光以后,让人感觉仿佛恍若置身于神话之中。
(杰拉什)
进入约旦,无论在哪个酒店都绕不开佩特拉的宣传图,这是约旦人引以为豪的古城。史载它是纳巴泰人的都城,因贸易而盛极一时,后被罗马帝国所占领,因此其建筑风格多带有罗马建筑的风格,蛇道里岩壁的色彩及其魔幻迷人。但其实,这1.5的公里的蛇道,只是用来预热的。
(佩特拉蛇道)
当卡兹尼神殿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只剩下震撼两个字。
(卡兹尼神殿)
古城内部有一个城市必备的各种要素,广场、剧院、集市、居住区,色彩还是那么奇幻。
佩特拉地区还有一个阿拉伯民族的支系,号称“沙漠之子”的贝都因人,他们无拘无束,热情豪放,以骆驼为舟,以椰枣和羊肉充饥,为了自由的生活,宁愿在沙漠中游牧。
(贝都因人)
夜晚的佩特拉变成了狂欢之夜,蛇道变成了时空隧道,把人的期待高高吊起,当卡兹尼神殿重新出现在夜幕下时,什么高楼大厦,匆匆节奏统统与此无关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整场show不用音响,只靠山谷回音,当阿拉伯竖笛和琴声想起的一瞬间,有种瞬间被拉回公元前的感觉。
离开佩特拉,来到红海边,在这里阿拉伯人再次展现了他们如火的热情,路上拍着照,冷不丁就有人从后面拍我的肩膀,让我给他们来一张,而且,拍完以后居然还会问我医生“whyphoto?”,我被弄得突然有点不知所措,只好笑笑,“coshappy”,然后就开始了"Whereareyou北京中科医院忽悠新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y/1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