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旅游 >> 约旦考古遗址ldquo沙漠风筝rd
当地时间年2月22日,约旦旅游与古迹部宣布,该国发掘出一处新的历史考古遗址。据初步考证,该遗址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年。约旦旅游与古迹部表示,该考古遗址位于该国东南部沙漠腹地,由绵延数公里的石墙组成,因从高空俯瞰,该遗址形似风筝,因此将该处遗址其定名为“沙漠风筝”。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沙漠风筝”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年的新石器时代,也被考古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的最早的大型人造建筑之一。此外,考古专家还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的人形雕像、动物雕塑、海洋化石和人造工具。
新华社安曼2月23日电(记者冀泽)约旦旅游和古迹部22日宣布,考古人员初步考证认为,年在约旦东南部沙漠地区发掘出的一处古人类举行仪式的设施遗迹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年,也就是距今约年的新石器时代。
约旦旅游和古迹部介绍说,法国与约旦联合考古项目团队在约旦东南部沙漠地区的人类定居点遗址发现了这处新石器时代人类举行仪式的复杂设施遗迹。该设施包含两块石碑,较大的一块高达.2米,上面绘有人物形象和“沙漠风筝”等图案;另一块高约70厘米,雕刻着精细的人物形象。在两块石碑背后,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近50块海洋生物化石,许多化石按照特定方向精心排列。此外还有形状奇特的天然石头和罕见的人工制品,包括动物雕像和特殊的燧石制品等。这些发现与一个石头祭坛一起安置在一个小型的“沙漠风筝”模型中。
“沙漠风筝”是古代用来捕猎瞪羚等野生动物的大型狩猎陷阱,一般由两道或多道绵延数公里的石墙组成,从高空俯瞰形似风筝,曾广泛分布于西亚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据约旦旅游和古迹部介绍,考古人员曾于年在同一沙漠地区发现同时期的“沙漠风筝”遗迹,还在附近发现了人类定居点遗址。这些定居点的古人类群体利用“沙漠风筝”大规模狩猎瞪羚并以此为生,新发现的仪式设施遗迹就位于其中一处定居点内。
联合考古项目主任、约旦考古学家瓦埃勒·阿布-阿齐扎告诉新华社记者,仪式设施遗迹保存较完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价值,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复杂人类仪式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考古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石器时代的“风筝”,可不是为了玩耍/05/28科技工作者之家
(a)非洲南部的生物群落与降雨情况;
(b)Keimoes-3号位点的东北向视平线景观;
(c)Keimoes风筝围栏遗址与Gariep湖相距约2公里。
phys.org网站当地时间5月25日报道,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南非部分地区发现了多种“沙漠风筝”(形状与风筝或漏斗相似的围栏)。他们在《考古学与人类学》杂志中发文,详细描述了这种在古代用于围捕野生动物的“跑道”。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古代猎人为方便捕杀野生动物,会建造“沙漠风筝”。猎人们用石头堆成两堵间隔很窄的墙,形成围猎陷阱。石墙最终会汇聚成一个封闭的围栏,让猎物无处可逃。研究人员在分析中东地区(包括以色列、约旦及叙利亚)的风筝围栏后发现,石墙高度大约为.5米,宽约米。猎人们驱赶猎物进入风筝围栏,逼迫它们逃向围栏封闭处,最后将其杀死。
年至年,研究人员借助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在Keimoes(南非地名)附近发现了若干处风筝围栏。调查结果显示,古代猎人有时会在同一地区设置多处围栏,这些围栏彼此相邻,每个分别用于捕获不同类型的动物。研究人员猜测,它们之间可能有更加复杂的联系。这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风筝围栏很有可能建造于多年前,其成型时间比中东地区的风筝围栏晚得多。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大共同特点——都距离水槽不超过2公里,且高度有利于水流。研究人员表示,古代猎人建造的围栏结构和使用围栏的方式,说明他们对动物行为(如:迁徙模式)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
科界原创
编译:德克斯特审稿:西莫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考古学与人类学》
期刊编号:-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y/2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