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中学教师被极端宗教分子斩首,法国世俗社

发布时间:2023/4/22 16:53:54   
                            

作者

李卷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法国当地时间10月21日晚,巴黎索邦大学的庭院里举行了一场由总统主持的国葬,纪念10月16日被极端宗教分子杀害的中学老师萨缪尔帕蒂。

前法国总理阿兰朱佩对选择在索邦大学举行仪式做出解释:“大学是启蒙运动的象征,是传授知识、教导人们要有自由意志的地方。”在这个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庭院中,约有百人参加了葬礼,包括帕蒂生前的学生们、教师工会、宗教代表、政府成员等人。而当法国国歌《马赛曲》响起时,校园外聚集的几百人跟着唱了起来,并为帕蒂送上掌声。

10月21日晚,萨缪尔帕蒂的葬礼在巴黎索邦大学进行。图片:AFP

夜幕降临,几位代表发言后,现场寂静无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在巴斯德和雨果雕像的注视下,马克龙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学术界棕榈叶最高勋章交到帕蒂家人手中。

随后共和国护卫队将帕蒂的棺木抬入场内,后面紧跟着他的遗像,照片上他手握着笔,正转头看向教室里的学生,他最爱的U2乐队歌曲《One》在庭院中回响。

马克龙在当晚的演讲中,称萨缪尔帕蒂是一个“安静的英雄”。尽管他在一开始就说明,恐怖分子的名字“不配出现在这里”,他也不会再强调“法国人民的团结”,而是将重点放在萨缪尔帕蒂作为一名世俗社会的教师的职责和奉献上,但情绪被推动到顶峰时,他讲到:

塞缪尔帕蒂成为了共和国的面孔,是我们消灭恐怖分子、减少伊斯兰主义者、作为自由公民而生活在法国的意志,也是我们互相理解、坚持学习、继续教学、保持自由的决心,因为我们会继续下去。

我们将捍卫自由,正如您教导的那样,并将世俗化推向高潮。即使其他人退缩,我们也不会放弃创作讽刺漫画。我们会不带任何歧视,向所有青年提供共和国应给予他们的一切机会。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捍卫世俗社会的渎神自由之后,穆斯林世界对他的恨意持续增长,不仅一些国家的民众发起反对他的游行,而且这波怒火已经上升到国际关系。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当仁不让,成为这场抗议的领头羊。上周末,他在电视讲话中指责他“领导了针对穆斯林的仇恨运动”,称他“需要心理健康治疗”,他认为现在欧洲穆斯林的处境“如同二战之前的犹太人”。随后法国召回驻土耳其大使。但本周一埃尔多安继续呼吁抵制法国产品。

随后叙利亚、巴基斯坦、伊朗等伊斯兰国家政府公开表示对法国的谴责。27日,甚至法国最大移民来源地之一摩洛哥也开始抵制法国货,而亚洲的孟加拉国爆发了4万人的游行,抗议队伍一直行进到法国使馆门口。人们当街烧掉马克龙的肖像,称他是“撒旦”。

10月28日,伊朗德黑兰的游行人群手持马克龙的“魔鬼画像”在法国使馆前抗议。图片:AFP

尽管有这些“指控”,27日,法国内政部长达曼宁仍然对媒体表达了“捍卫法国主权”、“与内部敌人做斗争”的信念。

01////

“共和国价值”和“宗教信仰”谁为先

法国内政部长达曼宁之所以强调“内部敌人”,是因为杀害教师的恐怖分子是在法国长大的移民,这一事件将社会内部存在已久的裂痕展露出来。

罪犯安佐洛夫只有18岁,12年前,他以儿童难民的身份从车臣来到法国,今年3月,安佐洛夫全家正式获得了10年居住证。

他杀害这位教师的原因,仅仅是对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了《查理周刊》渎神的讽刺漫画。安佐洛夫最后以极具宗教审判意味的斩首恐吓了整个法国社会,他在Twitter上发布了斩首的照片并写道:“对异教徒头目马克龙来说,我处决了你的一只敢于贬低穆罕默德的地狱犬,让他的同胞们先冷静下来,随后就来惩罚你。”

根据统计,过去五年法国有多人在极端伊斯兰教分子的恐怖袭击中丧生,其中大部分嫌疑人都是像安佐洛夫一样的年轻人。法国社会很疑惑:我们的移民到底怎么了?

早在大革命之后,为防止天主教会干政,法国一直严守“世俗主义”的基本法律原则,宗教不干涉世俗生活,政府在宗教问题上保持中立。但从伊斯兰教国家到来的移民大都未曾经历过“政教分离”的变革,如何引导他们融入社会成为难题。

而近年来这类移民数量越来越多。原则上,法国禁止在人口普查中涉及信仰问题,因此很难准确地量化法国穆斯林的人数。根据统计资料库statista的估计,实际上穆斯林占法国总人口数9%左右,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推算,到年,这一数字或将升至12.7%到18.0%。

如今伊斯兰教成为法国第二大宗教,这是年以来北非、中东等地移民涌入的结果。现在法国的穆斯林人口通常是移民第二代和第三代。但一代移民最初选择来到法国并非出于对这里世俗社会的认同,又由于缺少谋生技能,大部分移民聚居于城市郊区地带,形成了文化上相对封闭的移民社区。

随着移民后代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他们发现自己一边受到的是家庭传统的规训,另一边世俗学校的教育又从根本上冲击了他们的认知。“共和国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谁先谁后,成为困扰穆斯林移民的根本问题。

萨缪尔帕蒂的同事和学生为他举行悼念仪式。图片:AFP

今年10月,萨缪尔帕蒂根据法国国家课程规定,开设了关于言论自由和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在课上展示《查理周刊》对伊斯兰教先知的讽刺漫画之前,帕蒂请穆斯林学生暂时离开教室。

班上一位穆斯林学生家长出于对老师的善意和尊重,对帕蒂请学生出去的行为做出解释,他认为这是“在保护儿童,而不是使他们震惊”。帕蒂的葬礼上马克龙也提到,这位教师也读过《古兰经》,尊重自己的穆斯林学生。

另一些学生父母则感到愤怒,在他们看来,对先知的任何描述都是一种亵渎,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要求学校解雇帕蒂。一位家长发布了他们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争论视频,称他的女儿说帕蒂在课堂上展示“先知的裸体图像”(后被证实他的女儿当时不在教室中),呼吁“将暴徒逐出教育系统”,并将视频传到网络上。

谋杀发生前一周,巴黎穆斯林移民聚居的圣丹尼斯省庞坦大清真寺也发布了视频威胁帕蒂,愤怒的触角伸向更多人,而安佐洛夫最终付诸了行动。谋杀案后这些视频都被撤下,庞坦大清真寺由于涉嫌卷入原教旨主义活动而被判关闭6个月。

这场贯通了移民社区上下的谋杀直截了当地向人们点明了一个法国不愿承认的事实——移民群体最终没能成为法国设想的样子。欧洲议会议员拉斐尔格吕克斯曼认为,“在选择性失明和尴尬的沉默中,原教旨主义得以发展”,他说:“痛苦的事实是我们失败了,这是个人的失败,也是集体的失败。”

02////

人与神:价值观差异的根源

萨缪尔帕蒂葬礼上,马克龙对“坚持创作讽刺漫画”的鼓励成为刺激国内外反对抗议的导火索。

支持者认为,马克龙的强硬态度值得称赞,这让人想起普京说过“把恐怖分子溺死在马桶里”,在如今的恐怖主义阴云笼罩下,这番言论鼓舞人心。

土耳其等国家公然反对的出发点则是,他们认为马克龙将伊斯兰教等同于原教旨主义,让穆斯林民众被视为潜在的恐怖分子,“渎神”是对他们最严重的侵犯。

约旦首都安曼的一家超市,法国产品被抵制。图片:AFP

而法国世俗社会建立的根本在“人”先于“神”,根据年保护言论自由法律的规定,针对个人的诽谤或是种族仇恨言论将触及法律底线,但亵渎和讽刺并不构成犯罪。当移民群体的文化与之发生冲突时,缺少理解与融入便成为悲剧的根源。

今年1月,法国女高中生米拉同她的一个穆斯林粉丝就“男人气概”展开争执,她声称自己是女同性恋,不接受对方的骚扰,结果被对方怒骂“肮脏的蕾丝边”。米拉录下一段破口大骂的快拍放在Instagram上,视频中她说:“我讨厌所有宗教,我不搞种族歧视,因为讨厌宗教根本就不是种族歧视。”并对对方信仰的伊斯兰教怒斥了一番。

随后这段视频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ly/252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