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曼

仰望以色列

发布时间:2020/11/5 14:36:33   

耶路撒冷:以色列第一大城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

全球基督徒人数21亿,而基督教来自犹太人的犹太教。

犹太人千年流离迁徙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祖国。

二战中纳粹灭绝人性,残酷屠杀万犹太人。

耶路撒冷阿克塞清真寺-金顶清真寺

《圣经》出自犹太人,《旧约》前五卷写于公元前约一千四百年,《圣经》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翻译文字最多、第一本进入太空的书。

木雕圣母像

年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四周阿拉伯国家便杀将上来,企图把犹太人的新生国家扼杀在摇篮里。自此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以绝对的少数和劣势战胜阿拉伯联军绝对的多数和优势,取得绝对的胜利。赢的神奇,输的荒唐,莫不是冥冥中有神相助(那神一定是大卫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耶路撒冷城门城墙

犹太人仅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从年至今,是诺贝尔奖获得人数的五分之一。

犹太人的精明富有让全世界犯“红眼病”。

这就是犹太人,而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家园,如此而已,即便这个国家不是“自然、古朴、独特”三者兼具,起码独特之极、令人亢奋、谜一般诱人,因此想去看看,实在是不足为奇。

耶路撒冷老城古圣迹

接着便是安全问题,国人对以色列的印象似乎只有战争和动乱,知道我们出行计划的朋友,都会嘱咐一句“注意安全”。地接导游是一个移居以色列的中国人,她说:以色列是一个最安全的国家,这话虽说有些夸张,但也并非言过其实。虽然那里有战乱痕迹,隔离墙、铁丝网、检查站,有联合国维和的监督岗哨,但是目前以色列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安全基本没有问题。还是那句老话,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安全。

耶路撒冷老城门

万国教堂

以色列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如果有不安全因素,是不会开放旅游的。犹太人又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民族。迫害犹太人的纳粹,二战结束后不论隐藏多深多久,哪怕是天涯海角,也要将其捉拿归案。对于犹太民族来说,敌人仇家在哪儿都不安全,如果是自己人好朋友在以色列便可以高枕无忧。战时以色列会用一千个俘虏换回一个以色列士兵。不仅对本国国民负责,对外国人也同样。

耶路撒冷老城街巷

前些年以色列形势紧张,在耶路撒冷的一次自杀性袭击中,有两位中国福建民工身亡。以色列政府立刻与中国方面联系协商赔偿事宜,经中国领事馆核实,死者是偷渡客,我们使馆不再配合。以色列政府认为,在以色列国土上无辜死亡的人,政府应负有责任,至于是否偷渡另当别论。决定对两名死难的中国人按照以色列国民的待遇善后,派专人到中国找到死者家属,给予赔偿和抚恤。

耶路撒冷老城治安警察

这就是以色列,不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以色列政府对于国民高度负责,倾其所有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人民。至于以色列的知恩图报,国人感受最深,无需赘言就不多说了。这样一个曾经饱受欺凌,惨遭屠戮,常备不懈要随时准备战斗的民族,想像中其面貌应该是冷峻拒人千里,起码不会是谦谦君子的样子。其实不然,在街上只要看到你要过马路,像西方国家一样,汽车会在远处停下,等你从容过街后再走,绝不会骤然刹车,猛按喇叭吓人一跳。世界上我们也算是走了一些国家,车辆礼让行人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每一次仍然感动。而国内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都没有,“颂歌高唱、形势大好”,流氓油价、奇高房价,事事骗局处处陷阱,连吃喝的安全感都没有,还用说别的吗!相形之下,行路坦然,吃的放心,不用戒备,相互信任,让人轻松,也没见有多少安全门防护网一类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算是安全的呢?

耶路撒冷老城

但是如果是游山玩水寻觅美景,就不要去以色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干旱少雨,戈壁沙丘,不见河流,少有湖泊。用我们的眼光来看,那里的生存环境太恶略,不用说欧洲俄罗斯,和我们比都差远了。不要说大江大河,连小河小沟都看不到,更没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些精彩诗句和优美的环境了。

死海

以色列70%的饮用水源来自加利利湖,根据联合国的和平解决方案,这个只有21公里长,12公里宽、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还要供给约旦和叙利亚一部分饮用水。饮用水的不足只能由海水淡化来补充,而不能对加利利湖“竭泽而渔”。

加利利湖风光

在书写本篇的此时此刻(7月上旬),我国南方正经历着特大涝灾,连日大雨淹没了大片农田房舍,江河水位猛涨,伤亡人数和洪峰威胁的报告接踵而来。如果以色列以及中东那些缺水的国家,看了这样的报道,一定会扼腕长叹,“老天爷太不公平,这雨为什么不下到戈兰高地、约旦河谷,以及那些戈壁荒漠上呢?如果有谁能够呼风唤雨,调兵遣将,把大雨降到中东饥渴的大地上,一定会被奉为除圣地耶路撒冷之外三大宗教共同的神灵。

耶路撒冷老城

以色列的南部是大片的沙漠,我们主要在北部游览观光。据说以色列北部自然环境相对不错,可景观仍然刺激神经,山的基调是枯黄,土地不仅荒芜,干渴得几乎冒烟,还夹杂着大量碎石,完全不适合耕种,“惨不忍睹”让人落泪。此时此刻,脑海里便涌现出我国的东北沃野、华北平原、华东华南水乡,和刚刚去过的大西南......,心里真是暖暖的,一种幸运幸福感油然而生。

橄榄山观景平台远眺

到以色列旅游的中国人不像欧美那样多,而且有很多是基督徒,他们是去朝拜。我们遇到的有上海福建香港的朝拜团,他们在约旦河受洗、圣坛前跪拜、吟唱宗教歌曲。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信徒一样虔诚之极,让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同胞瞠目、怅然、不知所措。

在约旦河受洗

二战中大约有5万人来到上海,躲避纳粹屠杀,战后犹太人念念不忘,有机会便会鼎力相报,以色列人和中国人友好显而易见。但是这种友好是含蓄的,并非流露在脸上。这和我们去过的伊朗截然相反,伊朗对中国人的友好是直白、凸显、尽情挥洒,用微笑、招呼、具体行动彰显表露,痛快淋漓阳光热烈,在我们到过的许多国家不曾有过,令人感动难忘,所以从伊朗归来,为没能说几句话、表示一下感谢、写一点东西而惴惴不安。

椰枣

以色列既然古迹有限,美景不多,我们又非基督徒,那么跨越多公里,乘9个多小时飞机到中东,到地中海东岸,是不是有些盲目的冲动呢?其实到以色列,是神奇的向往,敬佩的使然,是身临其境的走近、近在咫尺的观察、切身体验的感慨。

以色列有很多圣迹,因为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大多是根据圣经和传说恢复修建的。因此在以色列观光游览,是听着圣经故事穿越时光隧道的实地感受。

耶路撒冷

年6月,展翅高飞,当地时间早8点,来到以色列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然后乘车北上到海法,俯瞰自诩为“世界七大奇迹”,坐落在地中海岸边山坡上的空中花园;再到加利利湖畔的提比利亚,先到硝烟散尽的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本塔尔山

与联合国维和岗哨的军人合影

战争残迹制作的雕塑

再循着耶稣圣迹八福堂、五饼二鱼、约旦河受洗地、乘船游览加利利湖;在提比利亚住两晚后,从以约边境北部关口,过约旦河来到约旦,参观游览杰拉什古城、安曼的城堡山、佩特拉古城,马达巴圣乔治教堂里的巴赛克中东地图,死海;然后从以约边境南部的侯赛因国王桥,再次进入以色列,先游巴勒斯坦控制区耶稣出生地的伯利恒,再到耶路撒冷,回特拉维夫,然后返回北京,这是我们以色列和约旦的整个行程。在从特拉维夫北上海法的途中要经过一个叫德鲁兹的小镇,很是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这里吃了一顿午餐,然后到海法俯瞰所谓的“空中花园”,以金顶清真寺为主体、建在地中海沿岸陡峭山坡上的这座花园,被国内的旅行社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纯属自作多情混淆视听,真正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是有历史记载而没有实物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实际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海法“空中花园”

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把这里作为圣城,全世界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是我们此行中的主要目的地。其游览路线安排的很好,先在橄榄山观景平台凭栏远眺,耶路撒冷全景尽收眼底。最为醒目的是圣殿山上的金顶清真寺,这座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地位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其金顶在太阳的辉映下金光闪闪。近处的主泣教堂、东正教堂、犹太墓地,远处城墙、及城墙下的阿拉伯墓地、老城内密密扎扎的老房、宣礼塔、拱顶、教堂塔楼,连左上角的圣母安眠教堂也清晰可见。

橄榄山下墓地

下橄榄山,走棕榈大道(应该叫山路),进入老城。老城保存完好,街巷密集蛛网一般。犹太人、阿拉伯人、基督徒经营的小店铺鳞次栉比、古色古香;这里有圣殿遗留的哭墙,哭墙有殿内殿外。殿内如洞穴,殿堂祭坛,有大有小。在这里静默沉、顶礼膜拜,举行各种宗教仪式,面向哭墙轻声倾诉,手捧经书点头吟颂,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

哭墙

我们在以色列的时候,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相对和平时期。但是隔离墙仍然伫立在他们之间,隔离墙大多是两米多高水泥板。在以色列的地图上看不到巴勒斯坦,问以色列导游,巴勒斯坦在哪里?她很吃惊,甚至有些不屑,仿佛问的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让人觉得这有点像“掩耳盗铃”,因为隔离墙就在那里,特别是从巴勒斯坦地区返回时检查尤为严格。我们从约旦游览回来之后,穿过隔离墙,进入巴勒斯坦地盘,在伯利恒游览观光。

伯利恒

伯利恒是以色列第二位国王大卫的出生地,也是耶稣的出生地。耶稣幼年时,为躲避希律王的屠杀,曾跟随叔父约瑟逃亡埃及,希律死后返回伯利恒。伯利恒是基督教的发源地,圣城中的圣城。

圣诞教堂

在伯利恒我们主要游览圣诞教堂,也叫耶酥诞生教堂,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圣诞教堂是一座古老的教堂,和当代的教堂完全不同,看上去随地形地貌而建,建筑结构自然和谐,没有多少格式化。教堂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下小教堂,即耶稣诞生地,地方很小,光线很暗,却是圣城的心脏,神圣肃穆。狭窄的地面上有一个14角银星的标志,就是圣母玛利亚生下耶稣的具体位置;信徒们在此抚摸祷告,顶礼膜拜,涕泪横流,虔诚至极。

圣诞教堂的门

行程的最后一站还是回到了特拉维夫。我们的酒店距地中海不远,出门右转,一直走下去就是海边。夕阳西下,落日晚霞。海岸沙滩上面向特拉维夫市区,拍出的照片仿佛剪影,地中海广阔的水面上,波光闪闪霞光万道,特拉维夫的傍晚辉煌又美丽。

特拉维夫海滨落日晚霞

其实特拉维夫的全称是特拉维夫-雅法。特拉维夫是希伯来语“春天的小丘”,寓意“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19世纪初还是雅法北面的一个沙丘,之后犹太人陆续返回以色列,在这里建立居民点,逐步发展壮大,时至今日作为第一座犹太人的大都市,业已成为以色列的经济文化中心。而现在有着年历史、诞生了特拉维夫的雅法,却因其身份地位的改变,似乎被人们遗忘,幸好那些古老的民居教堂,蜿蜒起伏的小巷,古老的港口码头还耸立在地中海岸边,古韵浓郁满目沧桑。

雅法老城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面积仅2.1万平方公里,其中3分之2的国土为戈壁沙漠,每年约10个月干旱无雨,自然地理环境非常恶劣。由于历史和宗教原因,以自建国起,和邻国关系一直很紧张。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然而“穷则思变”屡创奇迹,荒漠变绿洲、农田千万顷。因水源奇缺发明的滴灌以及许多农业技术,使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自给自足,还可大量出口。游览途中除了能够见到大片的橄榄树、玉米地、香蕉林、果园,一片片绿色田野在眼前闪过。在戈兰高生产各种水果,葡萄、柑橘、芒果等等。我们还在高地水果摊上买了几瓶上好的蜂蜜,如此优质的蜂蜜在国内已经很难见到了。

雅法老城街巷

以色列是科技强国农业强国,别的不讲,就说色列对于世界粮食安全的诸多贡献吧:首先是前面说到的滴灌技术,虫害的生物防治、改良型马铃薯、从空气中获得每一滴水、更健康的种子更优良的作物等等。看看人家,堂而皇之,振聋发聩何等惊人,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付诸行动,纵横捭阖、人定胜天、震惊世界。对于以色列这样的国度,惊叹之余世人只能仰望。

地中海海岸上的雅法

6月30日,我们离开特拉维夫,启程回国。告别之际,我们为充满神奇的小国、令人敬仰的巨人-以色列祝福,祝愿以色列国和犹太民族永远和平幸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ms/192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