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风俗 >> ldquo伊斯兰国rdquo的前
“我手下的人求死的意志,和你们求生的欲望一样强烈!”
——公元7世纪伊斯兰圣战士哈立德·伊本·瓦利德
年4月13日晚,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备实施精准打击。
发生这场战争时,笔者正在阅读《黑旗:ISIS的崛起》(BLACKFLAGS:THERISEOFISIS),该书讲述了恐怖主义如何利用国际形势一步一步在中东落地开花。对于不太了解中东的读者而言,此书可以说是极佳的入门读物,它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等一系列鲜活的描述,再现了包括美国、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历史。
联系当下叙利亚形势,笔者尤为感触,正如媒体所概括的“一流国家是棋手,二流国家是旗子,三流国家是棋盘”,尽管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乔比·沃里克,在《华盛顿邮报》任采访记者,负责报道中东及国家安全事务,年荣获“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年4月,《黑旗:ISIS的崛起》荣获第届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品奖。
全书分为“扎卡维的崛起”“伊拉克往事”和“伊斯兰国”三卷,讲述了扎卡维的成长经历、在伊拉克犯下的罪行以及其继任者巴格达迪建立伊斯兰国的过程。作者沃里克还在书中介绍了伊拉克、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伊斯兰国的对策、措施及成效,指出布什与奥巴马两任总统在中东问题上的种种错误之举。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指出了希望所在——伊斯兰国正在播下自我毁灭的种子。
扎卡维其人
当年,约旦政府特赦一批政治犯时,没人会意识到其中那个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男人,后来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恐怖组织的幕后策划者。
扎卡维年10月30日出生于约旦一个工薪阶层家庭,读书不多,甚至字都认不全,并缺乏逻辑。他从12岁开展沾染犯罪恶习,先后涉嫌介绍卖淫、贩卖毒品和暴力伤人等罪行,是当地臭名昭著的街头流氓。扎卡维的母亲希望清真寺的教士能成为儿子的指路明灯,于是将他送进了当地的清真寺并为他投报了相关的宗教课程,但没想到反而让扎卡维与宗教极端主义扯上了关系。
一番修习下来,扎卡维变得很是虔诚,年春天,扎卡维加入了“圣战组织”,前往阿富汗征战沙场,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极端分子。年,回国后的扎卡维连同“阿富汗老兵”同伙们在约旦策划爆炸案,却失败被捕入狱。
作者认为,正是这一段监狱时光让扎卡维的信念更加坚定,并成为在监狱中“用眼神可以掌控一切”的人。
年,约旦大赦,扎卡维被释放,辗转到达阿富汗求见本·拉登。本·拉登没有接见扎卡维,然而本·拉登的副手觉得他也许能有用武之地,决定让扎卡维操办武装分子训练营。年“9·11事件”以后,本拉登逃亡,扎卡维带着几千美元和训练营的人员前往伊拉克北部。就这样,扎卡维那粗粝的性子历经世事,显得愈发残忍。
扎卡维与伊拉克战争
在作者的描述中,小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ISIS崛起的罪魁祸首之一。
一方面,为了证明萨达姆包庇恐怖组织、体现战争的合法性,小布什政府不顾中央情报局证据不足的警告,把扎卡维塑造成假想敌,强调他的恐怖行动以及与本拉登的合作。在美国的宣传下,扎卡维一夜之间从名不见经传的众多恐怖分子之一,一跃成为恐怖分子的明星,引起不少人追随仿效。
另一方面,伊拉克战争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秩序,而新的秩序却没能有效建立起来。美军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缺乏了解,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遭人反感,这将一些曾经倾向美国的当地人推向了另一端。与此同时,极端组织利用权力真空肆意生长,挑起什叶派、逊尼派的新仇旧恨,而派别斗争中的分裂和暴力又进一步加强了普通民众的恐惧,将暴徒吸纳进恐怖组织。(节选自豆瓣“Sophia”书评)
年开始,扎卡维主导了一系列重大的恐怖袭击——年8月,约旦驻伊拉克大使馆遭遇自杀式卡车袭击,17名伊拉克平民丧生;联合国驻伊使团主管塞尔吉奥·维埃拉·德·梅洛在运河酒店遭遇自杀式卡车袭击身亡;阿里清真寺发生爆炸,89人遇难;年3月,什叶派宗教节日上发生连环爆炸,死者数量达到人;年11月里维莎等人在约旦首都安曼的三家酒店分别执行了三起自杀式爆炸,60多名平民死亡......
这样的混乱一直持续到年,美军在扎卡维现身的楼房投弹,扎卡维被炸身亡。从此,极端组织进入销声匿迹时期。
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内战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扎卡维死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残兵败将竟能再次发展壮大。
巴格达迪——扎卡维的后继者——继承了他的极端思想。这个有着博士学位,一直都带着一副眼镜,像学究一样的虔诚信徒,却与扎卡维具有同样的“战略眼光”和暴虐手段。
年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身亡之后,巴格达迪力图实现扎卡维生前关于建立一个极端而保守的伊斯兰国家的梦想。在邻国叙利亚混乱升级之际,巴格达迪把暴力带入这个国家,并且在伊拉克成立了伊斯兰国,开始了更加惨无人道的暴力恐怖行径。
本书用1/4的篇幅描写了叙利亚内战后巴格达迪的行动——他创建了“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即伊斯兰国),利用反对派、部族、巴沙尔政府的对峙,占领了叙利亚三分之一的领土。在这部分中,作者还穿插讲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支线故事,如引子里的人肉炸弹里沙维——他出于家人被美军所杀的仇恨加入极端组织,抱着必死的信念想报复西装革履的美国特工,却在极端组织的安排下害死了普通约旦婚礼中60多名平民。
总的来说,本书前半部分对于扎卡维其人和伊拉克战争中各方的描写刻画到位,情节流畅、引人入胜;相比之下,后半部分更像长篇中东新闻纪实。正如作者总结,本书的意义在于传递知识的火炬,唯有彻底了解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方能根除恐怖主义,熄灭在中东地区燃烧着的恐怖主义邪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