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曼 >> 安曼景点 >> ,谁造就了中国快递业的
第期
十年双11,半部快递史。重温这段历史,虽然谈不上波澜壮阔,但也足够后来人怀念和铭记。
全文共计字
阅读时长约55分钟
来源
驿站
作者
驿站老鬼
编辑
小L
双11过后,菜鸟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双11期间产生的十几亿件包裹中,已经有超过11亿件被及时送达;其中前1亿件签收时间为2.6天,比去年再提速5小时。
奇迹过后,一切重归常态。赶在下一个业务高峰到来之前,我们也有时间充分思考和复盘。复盘过去走过的路,思考双11到底都带来了什么。
这个「过去」有多久?十年。从到,第一个双11走到现在,已整整十年。
十年双11,半部快递史。
之所以称其为「半部」,一则快递公司不仅是电商网购和十年双11的主力军,同时也在不停的迭代并衍生出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商机;二则以十年为界,快递江湖的上半场已经收官,下半场也正式开启。
站在这样一个关口,重温这段历史,虽然谈不上波澜壮阔,但也足够后来人怀念和铭记。
1
:生于偶然
年10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简称「新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被各部门追打了二十多年的民营快递,终于摆脱「黑快递」的身份,正式获得法律地位和认可。
按国务院要求重新理清思路,邮政管理部门将快递服务纳入规范化管理,民营快递自此进入正规军行列,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差不多与此同时,年的夏天,当时兼任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花名:逍遥子)出差前给同事们安排了一个任务:11月份干点儿啥,把成交量往上拉一拉。
淘宝商城市场部十余人边吃零食边聊天,聊着聊着聊到被广大网友们调侃的「光棍节」,于是决定效仿美国「黑色星期五」,搞一次平台大促。第一届双11的雏形就这样产生。
▲十年前,年第一个双11时的主会场页面
几个月后,只有27个商家参与大促的首个双11如期上线。
年的双11,淘宝商城的销售额是万元,仅有不到30个品牌参与,共产生物流订单26万。
26万物流订单的诱惑力有多大?笔者的朋友「快递业内小外行」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彼时淘宝的平台效应还未显现,快递企业也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大客户,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业务数据是最好的注解:年圆通、亚风等快递公司开始与淘宝合作时,淘宝能给两家提供的业务单量仅有1千多票,而同年申通的日均单量已近20万票。年全淘宝产生的包裹数量日均不到20万单,当时顺丰日均快递业务量近40万、申通30万左右、圆通20万上下,中通、韵达、天天十几万。到年,申通日均业务量已逼近百万大关。
因此,第一个双11产生的26万物流订单,对当时的几大快递来讲,尤其是获得正式的法律地位、正卯足了劲要大干一场的民营快递,确实显得「僧多粥少」。
只是,谁也想不到这位客户以后的发展和野心,更想不到日后的命运会与这个大客户紧密相关。
2
:甜蜜的哀伤
如果说「新邮政法」为快递营商环境清理了一系列体制性障碍,那么自年起开始呈爆发之势的电商则给快递打开了一片新大陆。
双11的诞生是偶然,双11背后的电商爆发是必然。
年的快递江湖,风生水起。网络分布、组织结构、定价模式与电商更为契合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在业务量上不但反超顺丰、宅急送等直营快递,而且迅速形成领先优势。
这一年,申通、圆通、韵达等日均业务量先后突破万件大关,中通、汇通、天天紧随其后;CCES、港中能达、鑫飞鸿、快捷快递等也都活得很好;从速尔分家出来的合伙人余联兵创立了优速,另一个合伙人饶国荣不久之后也选择离开并创建龙邦;余联兵和饶国荣离开速尔后,他们手中的股份都被同一个人接手——张煊楠。
张煊楠是友和道通集团的董事长,旗下除了自有航空公司,还涵盖物流园区、供应链等产业,唯一欠缺的业务板块就是快递。全资接盘速尔后,张煊楠仍不满意,恰逢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在为旗下的三家国内快递网络(全一快递+北京中外运速递+香港金果快递)寻找买家。
说起中外运敦豪的中国快递「掘金史」,也是无限唏嘘。年6月瞅准了中国电商大爆发的历史机遇,果断出手收购全一快递,然后与中外运集团旗下的北京中外运速递有限公司共同启用新品牌「中外运全一」,憋足了劲要大干一场。但人算不如天算,4个月后新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更要命的是,这一规定不仅包括独资国外快递企业,还包括了合资的快递企业。
迫不得已之下,中外运敦豪只能将其转手。最终,3亿元买来的全一,以1亿的作价贱卖,还赠送了北京中外运和香港金果两家小网。中外运敦豪自此彻底退出国内市场,而买家正是张煊楠执掌的友和道通。
电商浸透、政策护航下的国内快递,简直就是创业者们的天堂。
阿里巴巴也开始在物流方面加速布局。
彼时,「快递教父」陈平刚从宅急送出走,于年创立星晨急便,跟随响应者众,不到一年就在全国建成一张大网,32个运转中心,50多个中转站和分拨,网点数量达余个。
年3月29日,星晨急便收到阿里巴巴抛来的橄榄枝,后者以数千万元资本强势注入,并借此拉开物流整合大幕。
时任淘宝网副总裁的张勇(逍遥子)公开表示,自年以来,淘宝网开始联合国内诸多物流企业,在京、沪、深等地与第三方共建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欲「完成从淘宝网订单流转到实物包裹递送的服务标准的统一」。
直到年6月11日,淘宝网正式宣布推出淘宝大物流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包含了API接口全面开放的淘宝物流宝平台、物流合作伙伴体系以及物流服务标准体系等三大块内容。阿里巴巴的大物流计划浮出水面。
借用当时淘宝网物流平台总监龚涛的话,大物流计划不止包括传统想象里的递送环节,而是囊括了整个物流体系的所有上下游产业链:物流园区建设、管理的基础设置投资者;提供流程、作业标准的服务提供商;提供运输、配送服务的运输、配送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接口的ISV管理软件服务商;提供各种包材、包装设计方案的包装材料供应商;提供加工、售后服务的流通加工服务提供商;以及提供流通融资服务的流通融资服务提供商都是淘宝大物流计划的潜在合作方。
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以及其他物流合作伙伴陆续进入到这个体系。阿里巴巴和淘宝也从快递公司的一个「普通大客户」慢慢转变成物流服务的集成商,平台效应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细心的快递人还发现在淘宝新上线的物流平台「各地分仓」一栏中,有一家新公司悄悄出现在华东地区的推荐名单上。这家公司就是百世物流。
几个月后,赶在第二个双11到来之前,百世物流闪电并购汇通,并将汇通快运更名为百世汇通,一直到6年后才二次更名为现在的百世快递。从华尔街归来的精英周韶宁以标准的华尔街式打法强势入局快递,一战成名。
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年的双11如约而至。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阿里巴巴这次有充足的时间来筹划双11,并将其视为整个集团最重要的活动。双11也不负所望,交出首个过亿的成绩单——年双11单日销售额达到9.36亿,每秒超过2万元交易额;家店铺过百万,其中11家过千万;共产生物流订单0多万,较前一年暴增近40倍。
至此,电商体内蕴藏的巨大能量彻底将快递公司征服。
也是从这一年的双11开始,快递公司「痛感」明显,「爆仓」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提及。然而即便如此,在很多加盟商和网点老板们的看来,这也是一种「甜蜜的哀伤」,因为——生意太好了,没办法啊。
3
:世纪光棍节
年第二个双11到来之前,快递江湖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年10月,新邮政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刚成立8个月的中国快递协会在国家邮政局的指导下,授予浙江省桐庐市「民营快递之乡」称号。
为什么是桐庐?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快递公司,除了邮政EMS、顺丰和宅急送,剩下的7家分别是:申通、圆通、韵达、中通、汇通、天天、CCES(希伊艾斯)。
这7大快递里,有6家公司的创始人(申通陈德军、圆通喻渭蛟、韵达聂腾云、中通赖梅松、汇通徐建荣,CCES方里元)全部来自桐庐,甚至同一个乡、同一个村。这也是早期「四通一达」称呼的具体由来。
历史总有一些巧合让人咂摸。
当时华东地区成长起的、唯一一家非桐庐系快递——天天快递却迎来另一种命运,于年5月被海航集团重组和收购,更名为海航天天;年又转手奚春阳,重新改回天天快递;直至年再次重组,被苏宁物流全资收购。
不管江湖怎么变,桐庐系快递的四家「扛把子」——三通一达,始终坚如磐石。这几位带头人通过创造性的加盟模式和自身的创富效应,带动了一大批同乡投入到快递这个行业。「民营快递之乡」的挂牌更是激发这股创业热情,最盛的时候,桐庐市(县)有超过一半人的都在干快递或从事相关工作。
所有人都觉得快递的最好时代来了。进入年的快递人,身上都攒着一股劲,惟恐稍有懈怠就会错过时代赐予的红利。快递伙伴在演变,阿里内部也在谋划一次大的组织变革。
年6月,淘宝商城业务正式分拆。半年后,一个奇怪的名字横空出世,并逐渐取代之前的淘宝商城——天猫。分拆后的淘宝商城(天猫)迎来双11首秀。
补充一句,年11月11日,因为有「三个11」,所以这一年的双11也被大家戏称为「世纪光棍节」,话题感爆棚,消费热情更是空前。
年双11当日交易额飙升至52亿元(淘宝18.4亿元,天猫33.6亿元),开场8分钟成交额就破亿,多家店铺参与。物流订单产生的快递包裹量达到多万件,较年翻倍。
这是一个傲人的战绩,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所有人都懵了。
因为包裹的增长量大大超出预期,虽然事先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面对潮水般涌入的包裹,转运中心根本无力应付,几近瘫痪。「世纪光棍节」的11日至14日这几天,笔者就在上海,亲眼目睹了各大快递公司转运中心堆积如山的包裹和快递人的焦灼。全国各地驶来的大货车,在转运中心外围排起绵延数公里的长龙,青浦区几个快递重镇的交警部门都接近崩溃,跟快递公司一起加班加点,24小时疏导。
上海如此,全国其他城市亦然。
作为管理部门的国家邮政局也在政府网,首次开设快递旺季服务保障专题页面。自11月10日起,连发6次消费提示进行业务引导,并就可能出现的延误情况呼吁广大用户予以理解。
然而,市场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来解决,解决不好就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埋单。在双11的重压下,原本2-4天的包裹时效,用了1-2周的时间才慢慢消化。由此带来的延误、破损、甚至丢失等服务问题,更是让快递、商家、平台倍感煎熬。
这一役过后,所有人都开始复盘,总结和反思。
4
:全民双11
年中通成立7周年的时候,赖梅松定下一个「小目标」:力争到年,全网日均业务量突破万件。当时中通的日单量刚破30万。
事实是,到年中通就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
国家邮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6.7亿件,同比增长57.0%。也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增速连续4年超过50%,至年突破亿件大关、跃居世界第一快递大国后,仍以每年递增亿件的高速度保持增长。
电商包裹超过商务件成为最大的快递业务来源。
前两年的旺季「爆仓」事件虽然让各方备受煎熬,但并没有阻止双11的步伐和电商爆发的势头,反而加速了各方的跟进、协同与融合。
「快递一哥」顺丰首先坐不住了。
错过电商网购这趟快车,业务量被通达系快递反超后,王卫自年起就开始小范围试水电商业务,直至年5月31日,顺丰优选正式上线,打响进军电商的攻防战。
另一家老牌直营快递——曾经因为要不要进军网购市场而引发「阋墙之争」的宅急送,也于年下半年表示将向淘宝市场进军,并称「电子商务是时代发展需要,这是跟随市场的步伐」。
中通快递最大的「诸侯」之一,华北区的加盟商陈加海以两亿多的作价被总部直营后,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选择另立门户,成立了一个新的快递品牌——全峰,年7月16日正式运营。经过一年的蓄力和发展,到年时已经小有规模,剑指双11。
动车也来分食红利。南昌铁路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宣布在福建境内开通动车快递业务并于年10月10日正式试点运行。
几乎与此同步,年9月,四川成都一家名为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开始在小区铺设一种能够24小时收取包裹和快件的终端设备。这个名为「速递易」的智能快递柜,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weitingt.com/amjd/19168.html